社會工作室社工師 榛山 |
|
阿勇,一位40歲的水電師傅,原本與一位交往多年的女友同住,生活自在卻菸酒不忌。被送進醫院的半年前,他工作時發現爬樓梯、搬重物會喘,以為休息一下就好,且仗著自己年輕力壯,不以為意。直到某天,他搬著機器上樓時,突然感到呼吸困難、雙腿無力,眼前一黑昏了過去。醒來後,他已身在醫院,醫師診斷他罹患缺血性心肌病變,即是一種心臟衰竭的狀態,必須接受心臟移植才能存活。然而,心臟捐贈者並非唾手可得,幸好醫師幫他申請了健保給付的人工心臟。同時,在中國工作的哥哥阿志得知消息後,就毅然辭掉工作返台照顧弟弟。經過兩個月的住院治療,阿勇帶著人工心臟出院。對於女友離去、失去工作,他早已做好心理準備,只希望能在哥哥的陪伴下,熬過等待移植的日子。
休養與等待移植的日子並不好過,除了身體的不適,雖然阿志返台陪伴,但他仍需外出打工以維持生計,在缺乏社交生活和日常重心的情況下,阿勇的意志也逐漸消磨;九個月後,阿勇再次被送至急診,這次是因出血性中風,經過緊急手術後,仍未甦醒,在哥哥的堅持下,阿勇持續接受治療;阿勇中風住院後,哥哥阿志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他對阿勇等待移植期間漫長的無助與挫折感到不捨,同時也對阿勇沒能堅持良好飲食與固定生活型態感到氣憤、以及對於自身沒有好好照顧弟弟感到愧疚。
手術後醫療團隊曾提出撤除維生醫療、給予安寧緩和醫療的建議,阿志始終拒絕,且逐漸減少來院探視,也不接電話。經過社工師鍥而不捨的持續聯絡、發簡訊,總算再度連繫上阿志。
經過進一步會談了解,阿志談到母親臨終前要他們兄弟相互協助,使得他不忍簽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同意書,又擔心無力負擔阿勇日後長期照護費用,而不知如何面對。在了解阿志的處境後,社工師首先與阿志約定不得再逃避聯繫,要接醫院的電話,同時著手協助向縣市政府申請阿勇的福利資格,朝著將阿勇後送長期照護機構安置的方向努力。好不容易在與社會局社工師密切聯繫合作下,將阿勇送往長照機構。在出院轉機構的那天,也是在多次聯繫與催促下阿志才現身醫院,陪同阿勇一起前往長照機構。
臨床上,當病人病情轉變而家屬無法接受,或是考慮到無力負擔後續照護人力及金錢時,家屬有時候會出現「短暫的失聯」這種逃避現象。此時社工師需要同理家屬感受與持續給予支持、適當鼓勵,並與其討論處理方向。此外,社工師也要擔任家屬與社會資源的橋樑,在申請福利身分及社區長期安置都需要家屬的配合與承擔。社工師的介入與支持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協助家屬度過難關,做出最適當的決定。(為保護當事人採用化名,內容經過改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