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邁入尾聲、口罩解封,許多人紛紛至皮膚科診所整理面子問題,在雷射、脈衝光相關療程的注意事項都會強調服用光敏感性藥品者應先徵詢原處方醫師意見。究竟哪些藥品可能造成光敏感反應呢? 光敏感反應是指當皮膚暴露在陽光或紫外線下時,可能出現異常的反應如皮膚紅疹、搔癢、刺痛、腫脹等類似曬傷或過敏的症狀。而藥物光敏感反應(photosensitizing drug reactions)還可細分為光毒性(phototoxic)及光過敏性(photoallergic)。
誘發光毒性(phototoxic)的藥物其成分吸收能量後直接造成細胞損傷反應;誘發光過敏性(photoallergic)的藥物其成分吸收能量後與體內蛋白質複合產生抗原造成免疫系統反應。前述的發病機制導致有些藥物可能同時誘導光毒性或光過敏性反應;然而多數藥物通常只會引起一種類型的反應。藥物中造成光敏感性的成分通常可能是代謝物,因為藥物代謝存在個體差異性,因此服用相同藥物,可能只有部分病人會發生光敏感,且光敏感的嚴重程度也可能不同。 常見光毒性與光敏感性藥物如下(僅列出常見藥物,對於特定藥品的問題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 ![]() ![]() 預防藥物引起光敏感的最佳方法是避免使用光敏感性藥物,但在臨床上難以達成,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防曬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物理性遮蔽如穿著長袖衣物或選用具有阻擋或分解UVA和UVB防曬品,可以減少光過敏和光毒性症狀的發生率。 一旦已有藥物引起的光敏感症狀,治療方式包括停止或調整使用光敏感藥物、避免日曬,必要時在醫師指示下使用皮質性類固醇。對於大多數病人來說,停藥即可完全緩解;但是如果症狀嚴重或持續存在,則可以使用局部或全身類固醇進行治療。使用口服抗組織胺藥對於症狀緩解也是有幫助的。光毒性皮疹消退後,通常會觀察到發炎後色素沉澱。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經醫師診治,使用局部A酸、美白藥膏或雷射治療來改善色素沉澱。 光敏感反應可能導致曬傷、濕疹、紅腫以及其他不適的皮膚症狀。因此使用這類藥物時不妨參考以下注意事項以確保皮膚健康。
隨著對光敏感性藥品的了解,我們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藥物引起的光線傷害。透過做好防曬措施和時時留意皮膚狀態,才能大幅減少光敏感反應的發生,確保藥物治療的有效性與安全性。 參考文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