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極高骨折風險骨質疏鬆患者治療
內容下載:
 

骨質疏鬆是個無聲無息的疾病,一旦有症狀,即是以骨折來表現,自2020年起,學界針對相對嚴重的骨鬆患者,也就是所謂的極高骨折風險的病患,提出了更積極的治療方針。

首先,讓我們來定義極高骨折風險

  1. 患者有最近12個月內的骨鬆性骨折
  2. 接受骨質疏鬆症治療中仍發生骨折
  3. 有多發性骨鬆性骨折
  4. 服用對骨骼損傷藥物發生骨折(如:長期類固醇)
  5. 骨密度T值非常低(如:低於 -3.0)
  6. 跌倒風險高或有傷害性跌倒病史的患者
  7. FRAX®骨折風險超高的患者
    (如:主要骨質疏鬆性骨折> 30%,髖關節骨折> 4.5%)

什麼是骨鬆性骨折呢,原則上只要不是嚴重外傷(如車禍),輕輕跌倒就發生的骨折,都稱為骨鬆性骨折。或是常見的脊椎壓迫性骨折,病友可能只要提重物、咳一下,或什麼都沒有做,脊椎骨就扁了。常發生的骨鬆性骨折的部位有脊椎、髖部、上臂及手腕。但是如果要健保給付藥物,只有髖部及脊椎才算。

另外,如何算跌倒風險高呢,大致上一年如果跌倒2次(含以上)就算高危。另外,跌倒如果有受傷,相對嚴重,也算是。

最後,大家對FRAX®可能不太熟,這是一個未來10年骨折風險評估工具,可以上網GOOGLE,鍵入FRAX,然後選亞洲,臺灣,繁體中文,就會看到12題的問題,大部分是是非題,有沒有骨密度都可以計算,出來的結果有未來10年骨質疏鬆性骨折%及未來10年髖關節骨折%兩個數字,如果超過上面的標準,就是極高骨折風險。

下一個問題是,如果已經是極高骨折風險,要如何處理呢?目前學界的想法是,如果不考量藥物的價格與健保給付,建議先用骨質生成的藥物,其中第一種是皮下注射,每天自己施打,連續18個月。第二種也是皮下注射,可以每個月至醫療院所施打,連續12個月。療程結束後,都需要再換成抗骨質流失的藥物,才不會讓骨質快速流失。這一類的藥物目前在健保是第二線,所以如果要提早使用,就需要自費,不是很便宜。

極高骨折風險的病患,大部分可以符合健保第一線抗骨質流失的藥物給付,目前建議一年施打一次的藥至少6年後再評估,或是每半年施打一次的藥終身施打。在施打的過程中,如果符合了健保給付骨質生成藥物的條件,可以換過去18或12個月(看是選那一種藥),之後再換回來。患者還是要與醫師討論最佳方針。

隨著國民平均年齡上升,骨鬆與極高骨折風險的病人也會愈來愈多,所以臨床指引都會與時俱進,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近日新知。



臺大醫療體系管理發展中心副主任暨老年醫學部主任 詹鼎正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