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讓心臟病不再發,走向康復之路 關於心臟復健,你需要知道的7件事
內容下載:
 

(本圖片由作者透過Midjourney AI繪圖而成)

有一天,李阿姨在家中突然感到胸悶、胸痛、冒冷汗,去急診檢查後被診斷為心肌梗塞,經過及時的醫療救治,李阿姨的生命得以保住。然而,病後的她體力明顯下降,心裡也非常不安,生活品質大受影響。醫師建議李阿姨接受心臟復健治療。她積極配合復健,接受藥物控制、飲食調整、運動訓練、心理支持。經過阿姨與復健團隊一段時間的努力,李阿姨的情緒慢慢變好,走起路來也比較不會又累又喘,心肺功能逐漸恢復,生活品質明顯提高。如今,她能獨立完成日常生活,並積極參與社區活動。李阿姨感激心臟復健帶給她的新生活,幫助她走出心臟病的陰影。

心臟復健是什麼?

心臟復健是一個整合性的治療,目的是讓慢性或亞急性的心臟病人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恢復到最佳的生理、心理及社會狀態,保持適當的功能,並經由健康行為的改善,延緩或反轉疾病的進行。
心臟復健包含以下核心要素:

參加心臟復健及運動訓練的好處有哪些?

  • 降低心臟病再住院風險,對於心肌梗塞後之病人甚至能降低死亡率。
  • 增進心肺功能與生活品質。
  • 改善自律神經及肌肉功能。
  • 改善血壓、血糖、血脂。
  • 促進骨質密度。
  • 促進心理健康。
  • 預防癌症風險。
  • 減少症狀,讓你不再喘吁吁,活動變得輕鬆許多。

誰需要接受心臟復健?

  • 心肌梗塞後之病人。
  • 心臟衰竭之病人。
  • 心臟手術後之病人。
  • 心臟移植之病人。
  • 周邊血管疾病之病人。

心臟復健的流程如何?需要多長時間?

經由原主治醫師轉介或是自行至復健科心臟復健門診就診諮詢,經初始評估及運動測驗後,醫師認為適合運動者即可開始,一般療程為期三至六個月,每週復健1至3次。

心臟復健的模式有哪些,是否需要專業指導?

傳統心臟復健需要病人親自來醫院,由治療師一對一指導及監控之下做運動訓練。但由於時間無法配合及距離遙遠等因素而無法來醫院參加復健時,可以選擇其他復健模式,例如居家復健及混合式的復健。

心臟復健的運動類型有哪些?心臟復健運動的強度應該如何調整?

一般來說,心臟復健運動包含有氧運動,就是一般常見的行走、騎腳踏車。另外還會安排阻力訓練及呼吸訓練,增強骨骼肌及呼吸肌之功能,以減少症狀,增加生活品質。依照一開始的心肺評估,醫師會開立運動處方,以中度運動當作起始訓練強度,治療師再依個人反應及進步調整強度。

心臟復健期間需要注意什麼?

依指示按時服藥並量測心跳、血壓、體重或血糖。好好注意自己身體在運動時的反應,並慢慢建立良好的飲食、運動及其他健康的生活作息,持之以恆。

臺大醫院心肺復健團隊成立20年以上,具有豐富經驗,每年有上百人參加心臟復健的療程。民眾欲參加心臟復健若有相關問題,歡迎就診諮詢。

延伸閱讀

  1. 心衰竭病人心肺復健之護理指導
  2. 心臟衰竭整合照護


復健部主治醫師 莊泓叡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