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分院位處北海岸偏鄉,於民國104年開始有專任營養師一職,在這之前儘管有兼任營養師,但住院管灌病人還是得自行購買管灌營養品,原因是健保給付規定,院方須聘有專任營養師。這時才了解,在醫療不到位的偏鄉,即使居民有健保身分,也享用不到健保福利。金山分院在地深耕多年,早已是地區民眾有醫療需求時不可或缺的存在,若民眾需更進一步檢查或醫療時,更可搭乘本院醫療服務小巴,直達臺大醫院總院,彌補醫療到不了偏鄉的缺憾。在地方活動上,金山分院理所當然的是北海岸的一員,舉凡享譽國際的萬金石馬拉松、國內的五月媽祖繞境、八月甘藷季、九九重陽節,及各個鄉里餐敘、廟會等等活動,都會看到金山分院同仁融入當地,深入社區。 在金山分院任職後,每早固定搭乘6:50從總院開往金山的醫療服務小巴,冬天出門時偶爾天還未亮,但已是路燈熄燈時間,偌大的羅斯福路上因此瞬間變黑夜,在錯覺錯愕中,繼續趕路,期望順利坐上小巴。每當行經野柳,總是從昏睡中張開眼,望向海岸線,看看海邊天氣與浪濤的樣態。偶爾夜晚回程時,一片黑漆漆的海上,或近或遠的船隻漁火點點,猜想應該是捕小卷吧!而夏天雨後,空中偶爾會勾畫出巨大的彩虹,無奈手機始終拍不出海邊與彩虹的壯闊。 金山分院是一棟地上七層樓建築,從地下室到七樓都會遇到熟識或認識但可能叫不出名字的同事,在這之前,我從沒有認識那麼多不同領域的醫事人員、各單位行政人員、司機大哥、保全、清潔及維康店員等等,照面時大家總習慣輕輕點個頭,或親切的打個招呼。但疫情後,大家層層防護裝備上身,包到難以辨識,一開始都還能苦中作樂,實在不確定我到底在跟誰打招呼。但疫情實在太久了,已習慣大家穿隔離衣、戴口罩的面貌,恐怕慢慢解封脫下口罩後,大家都需要適應,溫習原來樣子。 金山分院營養師院內的工作內容無異於其它醫院,包括:營養諮詢門診、慢性病共同照護、病房訪視及照會等。不同的地方在於,本院營養組編制只有營養師一人,因此管灌營養品從請購到供應,包辦了整個流程,包括:管灌病人營養評估、營養品打包配膳、與護理人員對點確認、庫房管理及請購等作業。特別感謝總院營養室管灌營養品統一招標作業,節省了我們許多時間及成本。院外服務工作內容則包括長照及居家營養照護、社區健康促進活動及講座等等。在跨團隊部分,醫護、藥劑、營養、復健、心理、社工等各種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彼此熟悉,可快速提供支援,處理個案的問題與狀況。 在社區部分,許多長者仍有「老人沒有在工作,不用吃太好」、「不會餓就好」的執念,在多年耕耘社區營養教育推廣後,部分社區民眾在講座一問一答時,已能有相對應的回饋,慢慢的有營養均衡及健康促進概念。社區主要使用的語言是台語,每當講解說明的台語小小卡關時,民眾的反應最為熱烈,馬上來場在地語言教學。一場一場的講座下來,是對社區民眾的教育推廣,也是對講師的自我學習成長。 由於金山分院沒有廚房的設置,因此病房及員工餐食一直是個難以解決的困擾,雖然期間經過幾番努力,最終因餐食缺乏彈性、選擇性、訂餐人數越來越少而告吹。目前金山分院已取得第二醫療大樓預定地,未來將設置員工宿舍、養護中心、廚房及各單位的擴編,張志豪院長也特別叮囑大家將眼光放遠,著手進行單位內的調整及規劃,以因應未來業務。期待未來,除了廚房設置後,解決病人及員工的用餐問題之外,同時也提供北海岸地區更多的醫療量能。 |
|
第二醫療大樓預定地向日葵盛開 |
|
|
第二醫療大樓預定地雨後彩虹 | 北海岸雨後彩虹 |
金山分院醫事部營養師 林杏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