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花絮

:::
愛在疫情蔓延時--疫情下的血液腫瘤科病房
內容下載:
 

正記錄著單位經歷COVID-19的重要記事,想起事情已經滿月了,回憶起疫情,一切歷歷在目,好像才經歷沒有多久一樣。猶記約5月中旬國內的疫情突然爆發,人心處於不安之際,各大醫院的急診或病房努力迎戰這些確診病人的臨床照護,其中本院還承接確診的重症病人,所有的醫護人員全力配合投入抗疫,醫療量有降但負荷未減,而且當時全民疫苗的施打率還並不高,但是疫情的魔爪已經無形中伸向社區與醫院了,此時所有的醫護人力直接投身於戰場去迎敵,並且努力把病人一個個搶救回來,幫助他們再找回健康的身體狀態。在過程中,無論是新聞媒體、社群或是臨床實際照顧,都可感受到一般民眾對於醫護人員的感恩之意。

本病房一直以來是血液腫瘤大本營,遇到再大的問題始終秉持守護病人與家屬為使命,因為對於這群病人而言,需要與醫護團隊齊心抗戰才有可能找回生命的希望,也還好我們有一群熱血且具有挑戰力的醫護團隊,願意一起在這個諸多人敬畏的科別一起奮戰。

在多家醫院傳出有確診個案時,我們忐忑不安戰戰兢兢,卻也還是發生了…。回溯那天收到緊急簡訊的通知,我沒有太多的想法或遲疑,只知道要趕快啟動隔離流程保護在病房的所有人,當被通知的病人及家屬先是錯愕,然後發現所有的生活模式被打亂,開始陸續出現焦慮不安的情緒與言語,尤其有位家屬是位75歲的高齡媽媽,發現自己可能不能再照顧臥床且身上有多條管路、病況又不佳的兒子、原先計畫隔日去看門診拿心臟血管藥物、晚上要跟媳婦輪替休息養體力…等等,突然一切都不一樣了,所以在病室內情緒崩潰大哭,因為心繫病人的病況萬一變差,可能見不到最後一面,央求拜託的畫面讓我們很於心不忍,我們能做的是盡力協調需求,協助讓媽媽與兒子暫時同室、醫護人員多幫忙高齡媽媽爭取休息時間、幫忙連絡開藥拿藥、訂餐與用水需求、給予情緒宣洩…等,儘管做了這些可能還是無法盡善盡美去符合每位病人及家屬的需求。最終病房還是面臨需要淨空關閉,並將病人轉送到專責病房,每當送出去一位到下一個病房時,我們的醫護團隊也會跟對方的團隊說聲「拜託你們了」,而專責病房的醫護團隊則回應我們「辛苦你們了,接下來交給我們」。記得當那床病人要轉出病房的中午,老媽媽找我說了段話,「非常謝謝你們這幾天的幫忙,雖然我們被隔離,但我跟兒子安心很多了,知道你們會替我們做最好的安排,尤其又想辦法解決我們每個人擔心的不同問題,真是對你們非常不好意思。這幾天整天在病房裡面,感受到你們處理任何問題,都沒有很驚慌的感覺,反而還會安慰我們這些病人跟家屬,我想你們應該都沒時間為自己擔心或為家人擔心,但我跟兒子在病房住久了,覺得相處上很像一家人,以我一個年紀這麼大的人都可以當你們醫護人員的阿嬤或媽媽,我真的很希望你們這些孫子孫女或兒子女兒,都可以平平安安,我們還要再見面哦」,這番話讓我非常心底有感觸,即使各地到處有疫情有恐懼,但是還是會有溫情與愛的存在,所以我們跟這群病人約好,病房只是暫時熄燈,再點燈時也就是重新出發之時,會再把他們一個個接回來照顧。

 

護理部12D護理長 洪燕萍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