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專欄

:::
親子同室甘苦談
內容下載:
 

每個父母親在經歷懷胎十月後,對於嬰兒的到來,除喜悅與期待外,想必也會開始學習並規劃如何照顧嬰兒,給予其最好的照護。哺餵母乳則是許多媽媽的首選,是寶寶第一劑的預防針,可增強免疫力及減少過敏的發生等,所以為了成功哺餵母乳,在寶寶剛出生後3小時內就會將寶寶推至母親身邊執行親子同室,給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照護,護理師會協助母親(與家人)學習如何哺餵母乳、如何照顧寶寶與如何與寶寶一起休息,讓全家人擁有持續在一起的權利,滿足嬰兒生理和心理發展的需求,提供嬰兒安全感及促進親子關係的連結。

另外,嬰兒剛離開溫暖的子宮來到不一樣的環境,周圍的環境與母親子宮內截然不同,對嬰兒來說是非常有壓力且沒有安全感的,故提供嬰兒相似於子宮的環境,有母親(家人)的溫度、聲音及氣味,能讓嬰兒較能適應環境;因此,執行親子同室,是為了讓新生兒儘早回到他/她熟悉的環境,有媽媽的體溫、聲音及氣味,有助於穩定嬰兒的體溫、血糖及情緒,減少外界壓力對嬰兒所造成的影響,以及安全感不足所造成的依附和哭鬧。

既然親子同室是好意,為何並沒有完全被廣泛地接受呢?許多人覺得在住院期間這麼辛苦,以後教養的日子還長得很,有需要急於一時嗎?確實是如此,常見在住院期間因媽媽生產後身體的疲憊、疼痛,又加上剛開始家庭的成員不知道如何照顧新生兒的心理負擔等因素,會使媽媽及家人對親子同室有所疑慮,但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需要被父母們呵護,這中間又要如何取得平衡呢?這也就是執行親子同室困難的地方了!所以尋求支援、協助及陪伴就變得格外重要。可以怎麼做呢?產前教育想必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在懷孕時父母及家人先了解寶寶出生後可能會遇到的情形,包括寶寶出生時生理及心理反應,讓母親及家人減輕焦慮。加上嬰兒出生後有醫護人員與家人在旁協助、陪伴及鼓勵,如此在親子同室執行的時應比較能夠駕輕就熟。

當然也有許多父母親在產前準備了很多知識,但在生完產後,發現與自己所了解的完全不同,例如:原本想自然產卻又剖腹產;無法順利哺餵母乳;嬰兒一直哭,不知道怎麼了等。這些狀況可能會讓新手爸媽覺得自己都有好好做功課了,卻還是面臨到許多問題,因而感到挫折及沮喪,深怕自己沒有辦法好好地當父母,這時候可請醫護人員協助,如哺餵母乳的技巧、安撫嬰兒的方式等。而新手父母及家人仍要彼此傾聽、扶持並說出心中感受並且互相表達感謝之意,漸漸的就會找出與新生兒相處的模式。另外,也請新手父母互相鼓勵及讚美自己或對方做得好的部分,會讓彼此之間能夠互相支持及恢復信心,也會減少母親產後憂鬱症的發生。

每個小孩都是不同的,連雙胞胎也是,身為父母的我們一直都是在學習依據小孩的不同,給予不同的照護。成為小孩的父母,陪著小孩,面對每個小孩的不同,身為父母的大家,想必有苦有樂!但看到小孩能夠在愛的陪伴下成長茁壯,也是父母們苦盡甘來的時候了。所以大家不要害怕親子同室,儘早準備,一切會漸入佳境!而醫護人員也會在旁協助,陪伴家庭一起成長。

護理部護理長 李怡嬅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