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花絮

:::
癌症資源中心十年有成
內容下載:
 

癌症治療是一條漫長又辛苦的路程,初診斷時對疾病和治療的不熟悉、營養的照護、生病後是否能申請社會福利資源、照護的技巧和所需要的復康用品(如假髮、義乳等)或輔具等,都是切身相關的資訊。本院為因應癌友在不同治療階段的需求,並落實以病人為中心之照護理念,積極整合院內外的資源,於2010年5月24日成立「癌症資源中心」,至2020年成立滿10周年,癌症資源中心除了提供癌友所需的資訊、資源、支持,更不定期舉辦醫學講座與病友分享會,協助癌友能快速方便地取得相關資訊和資源。

小美經由腫瘤個管師轉介前來癌症資源中心領取頭巾、了解相關疾病資訊,社工師提供相關資料、衛教,給予關懷並邀請小美來參與中心舉辦的病友活動。小美慢慢地透露不安的情緒,新婚不久的她原本期待懷孕生子,突如其來的疾病破壞原先的規畫,說著說著便淚如雨下,社工師陪著小美慢慢梳理情緒與對治療的恐懼、生活的期待和目標。當小美再次來到中心時,向社工師表示經過上次的會談後,終於下定決心、保留「生」機,並且已經完成凍卵,即將正式進入治療。小美對於上次會談不停哭泣的行為感到不好意思,但表示出乎意料地大哭一場後,感覺情緒似乎得到釋放,也因為醫院團隊對疾病、治療的清楚說明,減緩對於治療的不安,現在更能正向面對治療。

小蘭進入癌症資源中心欲租借假髮,年輕、俏麗的臉龐,搭配時宜的打扮,若未主動告知,無法聯想到她是正在接受化療的癌友。小蘭在試戴第二頂假髮時,就遇到她的「命定款」,她笑著說「這就是我小時候的髮型、我以前就是這個髮型」。在挑選假髮過程中,能感受到她對自己外在儀容的重視,看著她臉上露出自信、滿足的笑容,能感受到挑選到適合、喜歡的假髮,對她而言是重要又有意義的事。阿玲是卵巢癌病友,已完成治療,預計接受職業訓練,因長髮速度緩慢,擔憂面試、受訓過程會受異樣眼光,故至癌症資源中心租借假髮。阿玲試戴假髮過程中,眼神充滿熱情與希望,照著鏡子說著:「之前治療時,多數時間於醫院和家中往返,平日就戴著頭巾、毛帽,很明顯就像個病人。現在戴上假髮,看起來更有精神,就像沒有生病前的自己。」阿玲戴著喜歡的假髮迎接癌後新生活。對於接受化學治療的癌友而言,落髮造成的外在改變,大多會讓人感到不自在,假髮能讓癌友重拾治療前的容貌,似乎也在治療中獲得另一股重要的力量。每每看著病友戴著假髮,充滿笑容地邁出癌症資源中心,也感受到她們更有自信去面對未來的挑戰、重新出發。

另外,癌症資源中心還有一群熱心的志工,是中心得力的助手,多數志工都是康復癌友,願意提供己身經驗,協助及陪伴更多病友度過「診斷、治療、康復」的艱辛歷程。生病對身體與心理都是極大衝擊,也對家庭經濟、互動、情緒等造成影響,癌症資源中心陪伴癌友在抗癌過程中,適時獲得所需的資訊、資源、關懷與支持,希望降低癌友無助感與恐懼,避免癌友延誤或中斷治療,陪伴癌友適應與疾病為友的生活。

 

社會工作室社會工作師 呂佳蓉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