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花絮

:::
【金山快訊】臺大藥師在金山
內容下載:
 

2019年11月初,我從臺大醫院總院轉調到金山分院,當時帶著既期待又有點忐忑不安的心情搭上開往金山分院的交通車,看著窗外景色從佈滿高樓大廈的水泥城市,轉變成北海岸的碧海藍天,最後在兩旁種植著稻田的道路中央,終於看見自己接下來朝夕相處的工作場所—金山分院。而自從那時起,也已經快要一年了,儘管我作為醫院藥師的身分不變,然而在這段時間當中,我體驗了與先前完全不同的藥師職業生活。

和處在都市正中央的醫學中心總院相比,在這裡我最先感受到的差異就是「人」,病人的數量、病人的族群,還有慣用語言、文化背景都有所不同,甚至可以說是有很大的差距!總院的門診量每天平均領藥人次大約七千到八千人次,搭配著六十位左右的藥師,藥局內部像生產線,發藥窗口則像戰場,病人見到藥師的時間平均可能不到三十秒;而金山分院門診量較低,一天多則四百,少則兩百,雖然藥師人數也少,但能夠向來領藥的病人做說明的時間充裕許多。此外,金山分院的病人年齡層相對較高,經常都能看到高齡八、九十歲的長輩獨自前來看診、領藥。講台語的人占了十之八九,不識字的人也比較多,有時也會有看不懂中文的外籍看護或其他外籍移工前來領藥。

為了讓所有病人、照顧者都能夠清楚了解各種藥物的用法,金山分院的藥師們在只有白紙黑字、沒有圖案的藥袋上提供了「客製化」服務。67歲以上的病人藥袋,我們都會大大的寫上用法次數的阿拉伯數字,這樣讓看不懂中文字的人回去也能記得如何使用,抑或是視力不好的老年人也能清楚明瞭。藥袋上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像是飯前/飯後服用、咀嚼錠必須先咬碎再吞服、發泡錠如何服用,或是否需要與其他藥品間隔服用等,也會進行重點註記,讓密密麻麻的藥袋看起來容易一些。儘管臺大醫院體系藥袋上的資訊已非常充足,以前仍常常擔心是否所有的病人都能靠自己讀懂、並正確用藥,畢竟藥品使用錯誤的案例也時有所聞,而現在在金山分院的步調,即便是有這些「特殊需求」的病人,也能有足夠時間了解自己的用藥資訊。

再來感受到不同的是「服務」,在金山分院的藥師,除了醫院內的業務外,同時肩負社區宣導、推廣用藥安全的責任,以及長照、居家相關業務。社區用藥安全宣導的部分,有些是配合新北市政府衛生局的計畫,有些是透過新北市藥師公會進行媒合,前往北海岸金山、石門、三芝等地區的中小學,或是區公所活動中心進行社區用藥安全衛教。依據不同的年齡層,藥師們會設計不同的宣導主題及內容,像是最基本的正確用藥五大核心能力,以及藥品保存方法、廢棄藥物處理、反毒、戒菸、慢性病用藥介紹等,期望民眾能具備基本用藥安全知識,加強自我照護能力並提升醫療效能。

我們也配合院內社區發展中心的長照、居家業務,到有用藥安全疑慮的病人家中進行藥事照護訪視,大多是有多重用藥問題或服藥遵醫囑性較差的個案。即便在醫院交付藥品給病人時,已經口頭確認病人或其照顧者了解各種藥品的用法及注意事項,然而實際走到個案家中時卻經常有驚人的發現。有些個案感覺自己身體沒有不舒服,就不會規律服用慢性病藥物,家中剩餘藥品堆得到處都是;有些個案用藥種類多,一一查看藥袋後可能會發現有藥品錯放在其他藥的藥袋裡,就有可能發生重複吃到同一種藥或吃錯用法的危險;另外也曾經遇到服藥出現副作用,但因個案行動不便,難以出門,進而不願規律回診,自行調整用藥的個案。不同的個案有不同的難題,藥師會再考量病人生活習慣及想改善的目標給予適合的建議與衛教,來達到用藥安全的藥事照護。

最後,在金山分院也感受到不同職類的醫療人員之間互動相對密切,彼此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在進行醫療照護時,能夠同時顧及不同的面向來執行自己的業務,讓彼此的工作能更順利進行之餘,也是為病人創造更良善的醫療環境。很高興自己在這段時間能有機會來到金山分院服務,感受作為藥師所能發揮不同的價值,也期許自己對於北海岸的鄉親都能有所貢獻。

金山分院藥局櫃檯

石門預防及延緩老化講座用藥宣導

長照藥事照護-居家用藥指導

金山分院藥劑組藥師 王婷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