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簡介
 兒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簡介
 107年兒醫大樓聖誕節慶祝系列活動花絮報導
   
 前期兒童專欄
   



 

 

:::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簡介
內容下載 :
 

什麼是神經母細胞瘤
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好發於兒童的惡性腫瘤。依據2016年臺灣兒童癌症基金會的統計,當年度共有21位小於18歲兒童的新發神經母細胞瘤病例,男生數目(12例)略大於女生(9例)。此病多侵犯幼童,超過九成診斷於5歲之前,很少於10歲後發病,是嬰兒期最常見的固態腫瘤,也是兒童特有的腫瘤。神經母細胞瘤的癌細胞由胚胎時期的神經脊細胞(neural crest cells)癌化而成。然而是什麼因素導致這些癌化過程?許多學者投入相關研究,但目前仍無法找到關鍵答案。

神經母細胞瘤有什麼症狀
作為神經母細胞瘤起源的神經脊細胞,在胚胎發育過程中部份分化為交感神經,故神經母細胞瘤可以生長在任何交感神經分布的部位。其中約五成的腫瘤發源於腎上腺(adrenal gland),但頭頸、胸部、腹部、骨盆腔內皆有病例報告。起初症狀多由於腫瘤局部壓迫,最常見是腹部腫塊,其他包括腹脹、消化不良、便秘、呼吸異常、解尿異常等等。由於患童大多年紀小無法清楚表達,且症狀跟許多兒科其他常見疾病相似,使得初期診斷十分困難。隨著疾病進展,漸漸病童表現出不明原因發燒、血球低下、皮下出血、骨頭疼痛。甚至壓迫神經造成感覺異常、步態不穩、癱瘓;或是腫瘤侵犯造成眼球突出、眼眶周圍瘀青,形成類似浣熊眼(Raccoon eyes)的黑眼圈。此外,腫瘤也會分泌一種叫作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s)的物質,造成高血壓、腹瀉、心悸、盜汗等等不適。

神經母細胞瘤會遺傳嗎?
神經母細胞瘤是否跟遺傳有關是許多父母關心的問題。確有極少數帶異常基因的家族患有「家族性神經母細胞瘤」(Familial Neuroblastoma)。這類病人發病時間較早、且容易同時患有其他中樞神經或腸道神經系統方面疾病。所幸這類病人僅占全部病人1~2%,因此絕大多數的案例都是偶發性,而非遺傳得來的。

神經母細胞瘤如何診斷?
當兒科醫師懷疑神經母細胞瘤時,將安排一系列檢查。除了基本血球計數、肝腎功能及血液電解質外,影像檢查(如X光、超音波、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也可協助判斷腫瘤的大小及位置。在骨髓或是腫瘤的病理切片中發現癌細胞常是診斷的必要條件。腫瘤分泌的兒茶酚胺經人體代謝後形成「香莢杏仁酸」(Vanillylmandelic Acid,VMA)後經尿液排出。因此檢驗尿中VMA的濃度亦可幫助診斷。

神經母細胞瘤的分期系統
每個病人病況不同,預後不同。目前治療上會依據病人發病年齡、腫瘤期數、腫瘤基因變化及病理組織型態等預後因子,病人的嚴重度與預後,將病人分群治療。以此為基礎,醫師可以為患者量身打造最恰當的治療策略。目前神經母細胞瘤的腫瘤期數分期系統較為大家常用熟知的是「INSS」系統(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Staging System)。簡略說明如下:

大抵來說腫瘤期別越高預後越差,除了4S之外。符合4S定義的病人雖有遠端轉移,但是對治療反應很好,治癒率超過九成。

另外近年新發展的「INRGSS」系統(International Neuroblastoma Risk Group Staging System):

「INRGSS」系統搭配影像學檢查、腫瘤生化因子與基因特性,能在手術前將低風險與高風險的病人作更好的區分,以利醫師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方法
一旦神經母細胞瘤的診斷確定,且經過適當的分期後,便會立即開始進行治療。治療的種類與強度主要取決於每個人疾病的嚴重度。舉例來說:若是小範圍的局部腫瘤,且沒有特殊基因變化,那治療可能選擇手術完全切除後加上低強度的化療,某些病人甚至可以不用化療便達到治癒的目的。但若是已遠端轉移,或是腫瘤本身帶有像是MYCN這類使腫瘤更具侵略性的基因突變,可能除了手術、高強度化療與口服13-順式A酸(13-cis retinoic acid,Isotretinoin)外,需加作放射治療甚至自體幹細胞移植才有治癒的可能。

神經母細胞瘤與免疫療法
近年來癌症相關的免疫療法(Immunotherapy)蓬勃發展,神經母細胞瘤也不例外。神經母細胞瘤細胞表面上常可發現一種叫「GD2」的分子,科學家們因此合成一種所謂「anti-GD2」的單株抗體(dinutuximab)。anti-GD2與癌細胞上的GD2結合,進而幫助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對抗神經母細胞瘤之腫瘤細胞。目前研究顯示anti-GD2單株抗體合併其他療法對於高風險的神經母細胞瘤病人具有成效,然而是否適合用在所有神經母細胞瘤病人,尚待更多研究。

結語
萬一家中寶貝罹患神經母細胞瘤,對父母及家庭一定是一大衝擊。其實隨著醫藥進步,此病的治癒率已較上個世紀提高許多。臺大兒童醫院兒癌團隊是專業的多專科團隊,除了針對腫瘤治療的各次專科醫師外,也提供護理師、藥師、營養師、社工師等跨領域醫療照護。社會上也有兒童癌症基金會、臺灣神經母細胞瘤病友關懷協會等團體,陪病友及家庭共同面對疾病,度過難關。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兒童癌症基金會兒癌衛教手冊
  2. 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網站:https://www.cancer.gov/types/neuroblastoma/hp/neuroblastoma-treatment-pdq
  3. Nelson Textbook of Pediatrics, 20th edition, chapter 498.
  4. Oncogene. 2008 Jan 17;27(4):469-76.
  5.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17 Oct; 17(10): 889–904.
小兒部血液腫瘤科醫師 王唯豪
小兒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 張修豪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