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標題,對於金山分院有點熟悉的您,或許會疑問說:金山分院是北海岸四區(萬里、金山、石門及三芝)唯一的地區醫院,也是唯一提供24小時急診及住診服務之醫療機構,要成為北海岸民眾最信賴的醫院,何難之有?是的,十年前臺電公司8億元的捐款,及金山鄉民鄭玉爐先生捐贈1900多坪祖產農地,成就了金山分院的前身-財團法人北海岸金山醫院,但也因為北海岸地區幅員廣大,面積僅略小於臺北市30平方公里,在籍人口卻僅8萬餘人,服務人口未達地區醫院經濟規模的情況下,醫院營運長年處於虧損狀態,醫護人員紛紛出走,最少只剩下5位主治醫師看診。7年前臺大醫院為了善盡社會責任,承接了北海岸金山醫院並改制為金山分院。頂著臺大醫院的光環,並沒有立即扭轉北海岸居民對醫院的刻板印象,多數民眾的記憶還是停留在醫院開設科別不足、醫療資源缺乏,充其量只能算是一間大型的「轉運站」,寧可舟車勞頓至基隆長庚或淡水馬偕醫院就診。
為了改變劣勢,並強化醫院營運與財務績效,金山分院持續採取各項措施,致力於醫療拓展與提高收益,使財務朝向不虧損的方向努力。醫師人力由民國99年改制時5名提升至105年之17名,持續增加神經內科、心臟內科、骨科、泌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精神科、戒菸門診、糠尿病照護門診、青少年門診、婦女保健門診之診次,門診量也由100年的51,045人次,成長到105年的68,894人次,成長幅度超過34%,北海岸民眾知道現在來金山分院看病,確實能治好身體的病痛,而非只是拿到一張轉診單而已。
改制後的金山分院雖然還是面臨財務窘境,但仍肩負起偏鄉醫療角色,並積極發展地方特色醫療。101年1月參與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之「論人計酬區域整合試辦計畫」,推動健康促進、改變民眾就醫習慣,降低無效醫療浪費及耗用。為了幫北海岸居民培養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黃勝堅前院長的規劃下,金山分院成立了「金健康辦公室」,全院同仁不分醫護人員或是行政人員,利用上班或下班時間走入社區、貼近民眾,幫民眾量血壓、身高體重,或是做衛教宣導、健康諮詢等,透過直接與北海岸民眾面對面的互動,逐步建立起與民眾信賴關係,同時也能體會民眾對分院的感受及期待。
除此之外,金山分院同仁也積極走入社區,參與各種社區活動,例如金山慈護宮-北海岸媽祖傳奇文化祭遶境活動、承天宮-海陸遶境活動、金山區漁會-金山蹦火仔活動、金山區公所-金山甘藷節活動,甚至於社區老人會共餐、老人日照中心的開幕典禮、里長舉辦的里民聯誼活動等,都可以看到穿著印有「金健康寶寶」的T恤或背心的金山分院同仁,或穿梭在活動現場,或擔任救護站志工,或抬著神轎,走在遶境隊伍的最前方。同樣的,每年6月的總院院慶及10月份的金山分院改制院慶,來自北海岸各機關、學校、民意代表、宮廟、社團、還有社區民眾都會聚集在一起一同慶祝,在金山分院同仁的帶領下,做做毛巾操、參加健康闖關活動、四癌篩檢、口腔衛教等。經由這樣一次次的活動,拉近了醫院與社區間的距離,讓民眾感受到金山分院不再是冰冷疏離的醫療專業,而是真正融入當地文化,屬於社區民眾的健康守護者。
鑒於北海岸地區人口老化嚴重及長期照護需求與日俱增,金山分院於101年5月設置的居家護理所,除了配合政府長期照護衛生政策的實施外,更滿足了出院民眾連續性照護的需求。居家團隊提供到宅醫療照護及適當的社區資源轉介,並在照護過程中提升病患及家屬居家照護的能力,期望病患出院後也能享有優質的生活品質。金山分院居家團隊也會依據病患及家屬之需求,提供跨專業資源照會連結,例如:藥師、物理治療師、社工師、營養師及臨床心理師等,一同至病患家中訪視,協助解決病患醫療問題。另外秉持著「在地老化、在地凋零」理念,經由充分的溝通,尊重病家自主權,協助完成末期決策,進行圓夢計畫,藉由瀕死密集照護模式,達成在宅善終尊嚴不受苦的心願。而每年定期舉辦兩次的遺族關懷活動,讓家屬分享自己在面對親人離去的不捨和努力復原的掙扎歷程,而團隊也藉由關懷陪伴的機會,讓自身累積的悲傷情緒找到抒發的出口。
成為「北海岸民眾最信賴的醫院」,不只是金山分院年度策略地圖上的一句口號,而是歷任院長帶領著全體員工走入社區,憑藉著醫療專業與愛心,一點一滴慢慢累積的成果。未來,金山分院將繼續扮演社區醫院的角色,持續深耕在地醫療,促進北海岸地區民眾的健康。
「信任,帶來新幸福」,期望北海岸民眾能夠繼續信賴金山分院,金山分院也能為北海岸民眾帶來健康和幸福。
|
|
健康小站活動,幫社區民眾量血壓 |
金山分院改制6周年院慶,來賓一起跳毛巾操 |
|
|
金山分院同仁參與慈護宮媽祖繞境活動 |
金山分院同仁參與金山甘藷節活動,並支援救護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