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認識先天性脊椎側彎(Congenital Scoliosis)
 肢體延長矯正術 --- 伊利沙諾夫技術之進展及運用
   
   
 前期兒童專欄
   



 

 

:::
肢體延長矯正術 --- 伊利沙諾夫技術之進展及運用
內容下載 :
 

前言
骨痂延長術是蘇聯人伊利沙諾夫(Ilizarov)在1950年代所發明,最早是被運用來治療因戰爭造成脛骨骨折癒合不良的病患。透過環狀外固定以及連結外固定和骨骼上的牽引鋼針,可以移動骨骼進而壓迫骨折處,促使骨折癒合。透過這樣的技術,在當時成功地治療了許多病患,免於小腿截肢的命運。爾後,伊利沙諾夫環狀外固定器(Ilizarov fixator)被廣泛地利用於治療各種骨科肢體嚴重畸形甚至瀕臨截肢的個案,這類病患包括:嚴重長短腿、骨髓炎後遺症、骨段缺損、畸形足、關節攣縮及骨骼變形、侏儒症、先天性脛骨假性關節症、拇指缺損、以及手臂短縮及變形等。從過去骨科前輩引進伊利沙諾夫治療技術,算算在臺灣已有超過三十年以上的歷史。這些病人經治療後,不論在身體外觀及肢體功能上都有明顯的改善,甚至因此改變了一生的命運。

然而,這種治療技術的運用,仍有其併發症及限制。舉例來說,伊利沙諾夫環狀外固定器體積不算小,若是運用在大腿部位,病患在治療過程中,對日常生活常造成許多不便,無形中增加不少心理負擔。另外,針對多平面(3 dimensional)複雜的肢體畸形,要以伊利沙諾夫環狀外固定器單次矯正,在技術上有其難度。倘若手術前思慮不周,可能造成手術後更加嚴重的變形結果。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在外固定器結構、技術及運用上,也作了不少研究改良及創新,以求更精確之治療效果,以下針對近幾年來使用外固定器,做肢體延長矯正手術的創新技術作經驗分享。

延長矯正手術作用機轉
透過骨幹作延長術時,先將外層骨皮質以骨銼刀逐步切斷,保留骨外膜及儘量保護骨內膜以及骨髓血管,等7~10天後切骨處骨痂開始形成時,再透過預先設計好之外固定延長器(利用細小鋼針穿透骨頭兩端),將切骨兩端之骨骼慢慢按照預定速度拉開。隨著時間過去,骨頭、皮膚、肌肉、神經及血管組織都會有再生的現象。等拉開到預定的長度之後就停下來,等骨痂成熟轉換成骨質之後,再將外固定延長器拆除。外固定延長器在身上的時間及延長的長度與病人的年齡、病因有關。在 16歲以前,每增長1 公分所需的總時間約為1個月;而大於16歲以上的病人,每增長1 公分則需1.5~1.8 個月才夠。因為若是延長速度過快,皮膚、神經及血管無法負荷,造成神經損傷則得不償失。

延長矯正手術的運用
伊利沙諾夫技術的特點除了用途多、傷害小、穩定性高以外,也可同時解決骨骼及軟組織等多項問題,此為其他技術所無法做到的。

  1. 肢體延長:肢體(尤其是下肢)長短不齊,例如:相差在3公分以上時,可考慮在短肢施行骨骼延長術。如果大小腿均有短縮時,同時在大、小腿作延長術,除了可以讓肢體更對稱外,也可縮短治療的時程。近年來,為了縮短外固定器的穿戴時間,遂有外固定器合併骨髓內釘的延長方法。在第一階段手術套上外固定器的同時,置入骨髓內釘。一旦預計延長的長度達成時,再放置髓內釘遠端的互鎖式骨釘固定長度,此時外固定器即可卸除。此法適用於已過成長期的病患,效果十分良好。
  2. 骨折癒合不良、骨骼缺損以及先天性假性關節症之治療:伊利沙諾夫外固定延長器可單純作為外固定器之用,以促進骨折之癒合,也可設計用來將近端骨幹切開,作一段式或二段式的內部骨段轉移術(bone transport),以填補骨骼缺損。意思是藉由透過健康的骨幹部位延長,來彌補骨骼缺損的長度。若病人同時合併有長短腿或彎曲變形時,也可同時矯正。
  3. 肢體軟組織攣縮、關節變形之矯正:利用伊利沙諾夫外固定器,經由特殊設計含樞紐(hinge)的組件,可將上、下肢以及手、腳關節的攣縮、變形,經過切骨或免切骨的方式,慢慢地將軟組織攣縮矯正過來。某種程度上算是對軟組織(肌肉、韌帶、神經血管)的延長術。
  4. 增高術:骨骼延長術運用於對稱的兩側下肢時,便可達到增高的目的。增高術的主要對象為骨骼異常所引起的侏儒症患者,這些「病人」的身高為正常身高分佈曲線的三個百分比以下,其成年身高大約在120~130公分之間。這些人除了身高特別矮以外,身材也極不對稱(身軀長、下身短)。除了生活起居不方便外,外觀上也容易引人側目,心理上難免有所壓力。增高術除了可增加身高外,也可使他們身材更為對稱增加信心。另一方面,這些人雖然骨骼短,但肌肉及其他神經血管的彈性佳,延長過程比較不會發生併發症及後遺症。因為延長治療加上康復的時間,至少一年以上,此段時間行動不便(極可能治療期間都要以輪椅代步)。而且延長期間疼痛在所難免,延長期間及之後也都需要積極及長期的復健。所以,除非是身材不對稱的侏儒症患者,年齡在12~18歲之間,動機強,家庭支持及經濟狀況允許,否則不要貿然嘗試。

延長矯正外固定器的進展
伊利沙諾夫外固定器因為是環狀裝置,優點是穩定,缺點是佔據空間,治療過程中對日常生活影響甚鉅。近幾年來,我們陸續引進了兩種外固定器,讓我們面對這類肢體畸形病患的治療選擇更加有彈性。第一種是orthofix fixator(圖一),這組外固定器是以單平面設計為主,不像伊利沙諾夫外固定器體積那麼龐大。外固定器的組件包含單純延長或是內建樞紐構造,只要計算好連結外固定上螺釘在骨骼上的位置,手術後可以很容易漸進式的調整肢體延長或是彎曲矯正。外固定器因為是單平面的,體積較小,治療過程中較不會影響病患活動,很適合用在大腿延長的個案。

第二種更先進的是仰賴電腦輔助的泰勒環外固定(Taylor Spatial Frame; 圖二),它的結構外型似縮小版的伊利沙諾夫外固定器。它具備上下兩個環,環與環的中間仰賴六根連桿相連,每支連桿可以在環上萬向滑動,也可以延長或縮短。這六根連桿上有特定的定位裝置,手術前先將病患肢體的電腦斷層影像輸入專門的電腦系統,系統會分析肢體畸形的位置,手術後再輸入含外固定裝置的影像,電腦軟體會分析如何透過六連桿的調整,將肢體畸形矯正為正常的軸線。每調整一段時間後再輸入治療後追蹤拍攝的影像,電腦可以計算並提供後續連桿調整的方向和速度。可以想像這種手術方式的優點是手術後可以不斷進行修正,大幅提升矯正的準確度,降低手術失敗的機率。這種先進的泰勒環價格不斐,但很適合使用在複雜性多平面肢體畸形的個案上。(圖三、圖四)

結語
伊利沙諾夫技術為一使得肢體有再成長機會的手術方式,也是肢體畸形矯正手術的根本。只要慎重選擇合適的病人、適當的設計與手術、病患醫師間密切的配合以及妥善的術後照料,一定可以讓病患安全地達到滿意的治療目標。後續引進的兩種外固定器,除減輕病人治療過程中的不適外,也大幅提升治療的精確性,讓我們臨床醫師操作上更加得心應手。最後,要提醒的是,此種治療技術並非完全沒有併發症及後遺症,尤其正常的矮個子其身材對稱,肌肉骨骼正常,亦即拉長的長度有限,而且較易發生如關節攣縮、僵硬的併發症。何況這些人雖然矮了些,或自覺不夠高,但均能正常活動,一旦手術發生任何併發症,都是得不償失的事。所以目前醫界都不接受這些人作增高術的要求,而鼓勵他們從健全心理的面向去努力。

圖一 orthofix fixator固定器
圖片來源 :http://abs.orthofix.it/body/lower_extremity/femur/detail/3a41.asp
圖二 Taylor Spatial Frame泰勒環外固定
圖片來源http://www.fecad.com/


圖三 病人範例手術前 圖四 病人範例手術後

 



骨科部主治醫師 吳冠彣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