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障礙網頁說明  台大醫院:::
   
 
:::



 斜頸症
 隔代教養家庭的相處
   
   
 前期兒童專欄
   



 

 

:::
斜頸症
內容下載 :
 

斜頸症俗稱歪脖子,患有斜頸症的小朋友常見頭歪一邊,而且臉總是喜歡轉另一邊。斜頸發生的原因可以是肌肉,骨骼或是神經的異常。發生在嬰幼兒的斜頸症大部分是肌肉的異常造成的,主要的病變是頸部胸鎖乳突肌的纖維化。胸鎖乳突肌負責頭頸部的轉動,兩側的肌肉互為拮抗,右側的胸鎖乳突肌收縮,左側的肌肉就伸展拉長,頭就轉向左側,反之亦然。如果一側的胸鎖乳突肌發生纖維化,就無法正常的伸展,形同脖子被牽住了,頭就無法轉到這一側。

斜頸症的發生機率約為0.3~2%,其形成的原因並不確定,一般認為是胎兒在子宮內發育時,頸部受擠壓或拉扯,影響頸部肌肉發育,造成纖維化或結疤成塊的結果。不正常胎位出生的小孩,斜頸發生的機率會較高。

斜頸的診斷主要靠症狀及理學檢查。斜頸的小孩可以看見頭老是歪歪斜向一邊,不易或甚至無法轉向另一邊,臉部會有不對稱或左右眼睛大小不一的情形,肩膀的高度與寬度左右不一,稍微駝背並常常斜眼看人。理學檢查可在臉轉向的對側摸到頸部硬塊。有些症狀明顯但頸部無法摸到明顯腫塊的病人,超音波的檢查可以幫助瞭解肌肉有無纖維化的情形。

斜頸症大多在滿月時即可診斷,診斷確定應開始做復健治療。復健主要是物理治療,包括按摩、熱敷、主動以及被動的伸展,做到8到10個月大時即應評估開刀的必要性。復健的效果不錯,通常80%的病人無須開刀,單憑復健即可。須開刀的狀況通常是復健效果不佳,頸部肌肉硬塊太大、太硬,臉部有不對稱或發現時已經大於一歲。

斜頸手術主要是切斷纖維化的肌肉,使得頭部的轉動不再受限制,切斷的胸鎖乳突肌自然是失去了功能,但頸部轉動的動作會由其他肌肉群來取代。手術時間約半小時,成功率高而併發症少,較大年紀的小朋友甚至可以不用住院。

手術治療斜頸症後,雖然頭頸部的轉動已經沒有受限制了,但小朋友還是會習慣的頭歪一邊或是喜歡轉原來的那一邊,這是因為長時間的習慣已經養成了。所以斜頸症手術後的病人,還是要回復健科評估復健的需要。



外科部主治醫師 林文熙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訂閱/取消 與我們聯絡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