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正常的男嬰出生時,其尿道開口是位於陰莖龜頭的前方,外面則為包皮所覆蓋,尿道下裂(hypospadias)是尿道的開口不在陰莖的頂端,而是在龜頭和會陰中間的任何位置。尿道下裂是小兒泌尿科方面常見的一種先天疾病,是因為先天尿道發育不完全所造成,由於尿道開口常在陰莖的下方,或靠近陰莖陰囊交接處,常會合併有陰莖彎曲的現象,長大後也不能正常的站著小便,在生活上遂造成許多問題。
文獻上發生率約三百個男孩中就可能出現一個尿道下裂。根據我們在2001年進行的全國性的研究,臺灣在1997─2005年,新生兒在三歲前新診斷的平均發生率為0.34%,接受手術矯正的比率為0.14%,發生率與文獻上的報告相當。早期尿道下裂的治療結果,常因手術者而異,最近20年來有了長足的進步,而研究有關尿道下裂的泌尿醫學也被稱為尿道下裂學(hypospadiology)。
尿道下裂的分類
尿道下裂的程度,從輕微到嚴重,差異很大。輕微的尿道下裂,可能父母不曉得,甚至小孩長大成人,娶妻生子,都還不曉得自己有尿道下裂的毛病。因為他在解小便或性生活方面,都沒有什麼困難。嚴重的情況,常合併有兩側隱睪症,使陰囊看起來就像女生的陰唇,而陰莖嚴重發育不良,又短又小,且縮在裡面,整個外觀看起來像個女孩。有時候,甚至要靠染色體的檢查,才能確定男女的性別。
尿道下裂依解剖構造,尿道出口的位置(可參考下圖)可分為:前段型(Distal type)-包括開口在龜頭及冠狀溝處,約占所有尿道下裂的50%。中段型-開口在陰莖上,約占所有尿道下裂30%。後段型-開口在陰莖陰囊交接處、陰囊或會陰部,約占所有尿道下裂20%。
尿道下裂的成因
尿道下裂是在母親懷孕時嬰兒的尿道發育不全。明確致病原因仍未清楚,一般相信是多重因素,包括與基因有關,也與胚胎時期的內分泌因素有關。雄激素的分泌或作用不足,或產婦接觸動情素或抗雄性激素物質,都會增加尿道下裂的機會。尿道下裂的兒童,也常合併不孕、隱睪症、睪丸癌,而出現睪丸發育異常症候群(Testicular dysgenesis syndrome)。尿道下裂的小孩,常同時可發現有隱睪症、陰囊水腫或腹股溝疝氣,所以尿道下裂的小朋友若出現其他泌尿生殖系統的問題時,必須做泌尿系統的檢查,加以仔細的評估。嚴重後段型的尿道下裂,也常合併陰莖陰囊置換、陰囊分離(bifid scrotum)、睪丸及陰莖較小、甚至有性別發展異常。所以,在嚴重後段型之尿道下裂病患也必須進行染色體及內分泌檢查,以了解其基因及內分泌的變化。
臨床表現
對於尿道下裂的小孩,通常家長最擔心的兩個問題,一是小便的問題,小孩上廁所時,沒有辦法像正常人那樣站著小便,或者尿尿時像灑水一般,沾濕褲子及鞋子,造成挫折感及生活上的困擾。另外就是,小孩長大成人以後,能不能正常結婚生子?一般而言,排尿的問題會在排尿訓練完,脫離尿布自行站立排尿時才會出現,包括小便時就像澆花灑水般散開。嚴重的後段尿道下裂患者,甚至無法站著小便,而須像女孩子般蹲下來,或者坐著解尿。因此若在進幼幼班前不加以治療,會造成學齡兒童嚴重心理上的傷害,使小孩沒有辦法適應學校的生活。而較嚴重的尿道下裂,常合併陰莖彎曲及外觀上明顯的異常,也可能會影響到自信心與異性的交往,或甚至婚後的性行為。
治療
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方式,尿道下裂手術的目標有三:(1)把尿道的開口重建到龜頭的頂端,(2)把陰莖彎曲重建成為挺直,(3)恢復正常的外觀。希望手術後尿道開口在龜頭頂端,能站立並解出拋物線的尿流、陰莖勃起挺直、手術後生殖器外觀看起來接近正常割過包皮的樣子。手術方法累計超過300種,也意味著過去長期以來各種手術方式,仍未能近臻完美。時至今日,手術的成功率在顯微器械的進步、手術縫線的進步、放大鏡的使用下,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手術方式
保留血管豐富的尿道板是目前重建新尿道手術方法的主流(tubularized incised plate, TIP)。遠端型尿道下裂可用Mathieu(人名)或urethral advancement (MAGPI)的方式。至於尿道板發育不良則可考慮Onlay(人名)皮瓣手術。
較嚴重的尿道下裂多會合併陰莖彎曲(chordee),手術時需將陰莖包皮分離後,切除尿道側結締組織,有時需加上背面中線皺摺術或海綿體切開術。
術後會放置導尿管以引流尿液,傷口包紮方式及抗生素則是因手術者而異。尿道下裂手術與其他的任何手術處置相同,術前醫師會詳細說明手術之方法及其可能的併發症。藉由良好的溝通,可讓家屬及患者瞭解治療的過程及可能結果。手術後,兒童患者在恢復室清醒後,會立即由親人陪同,讓兒童有安全感,醫師及護理人員也會衛教父母如何協助術後照護,希望藉由醫護及家人的合作,以期能達到更優異的醫療成效。
手術結果:目前前端尿道下裂的手術成功率可達90%以上,而後端尿道下裂的手術成功率約為75%。最常見的併發症為尿道口或尿道狹窄、尿道皮膚廔管、傷口感染或癒合不良。根據我們在2015年對全國的尿道下裂手術研究,影響手術成果的因素為尿道開口的位置(前或後端)及手術者的經驗。所以慎選有經驗的手術醫師,也是父母在尋求治療時,一個重要的課題。
追蹤
若手術後仍有尿道廔管、狹窄、無法站立排尿、或復發性陰莖彎曲,則在手術後6個月後處理,目的仍然希望能在陰莖、尿道的功能和外觀,都能達到滿意的目標。長期追蹤檢查到青春期及成年是有必要的,目前對於接受過尿道下裂手術的兒童,其成年後尿道是否仍然較狹窄,其排尿功能能否與正常未接受過手術的病人相當?疾病及手術對於其長期心理的影響,對於成年後性器官的外觀及性行為的滿意度為何?因仍無大型的追蹤報告,目前仍無定論。一般臨床經驗,若能在早期進入幼幼班過群體生活前成功矯正,大多數的兒童,都能適應的很好。
結論
近年尿道下裂的治療有了長足的進步。從前,尿道下裂的手術被視為困難的手術之一,失敗率很高,病人及家長經過一再手術,變得沒有信心。最近20年來,由於開刀方法的改進,已使手術結果大為改善,如果有相關的問題,應該積極就醫,尋求專業而有經驗的醫師幫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