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的頭頸部超音波檢查從無到有,發展至今,已成為台灣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的創立者以及亞洲兩個臨床服務及教學研究中心之一( 另一處為香港大學,不過主持者是放射線科醫生 )。這些除了要欽佩耳鼻喉部老師們的遠見之外,最關鍵及最要感謝的是本院綜合診療部歷屆主任、謝豐舟教授以及超音波科同仁們的大力支持與幫助。綜診部提供高解像力、功能齊備的超音波儀器以及熟練的技術人員人力支援,讓耳鼻喉部醫生只須專注於檢查。
|
超音波檢查室B區 陳皙堯教授(坐者)、謝豐舟教授(前立者)
耳鼻喉部王成平醫師(後排立者)、住院醫師及技術人員 |
根據謝豐舟教授說明:1991年東址新大樓啟用時成立綜合診療部超音波的目的,就在讓超音波科備有最先進的超音波儀器,讓全院各科醫師均有機會使用,尤其是才要踏入超音波領域的科別,在這裡可以得到各方面的支援,而第一線醫療單位則以實用型超音波為主,供日常診療之用。20年來,本院楊泮池教授的胸腔超音波、黃俊升教授的乳房超音波、王崇禮教授與王亭貴教授的軟組織超音波以及作者本人與楊宗霖醫師的耳鼻喉科超音波都採用此一模式,利用超音波科的資源開發出自己的新領域,不僅用於台大醫院的醫療工作,也帶領全台灣超音波醫學的新發展。
雖然頭頸部區域內除了臉骨、甲狀軟骨以及氣管之外,並沒有會阻擋音波前進的不利結構,因此頭頸部超音波的操作並不困難。但是,或許因為頭頸部的解剖結構複雜、疾病種類繁多,加上耳鼻喉科醫師在學習過程中,並沒有超音波的訓練,以致於頭頸部超音波的檢查不若其他身體部位的超音波檢查發展的早而且完整。近五年來,在參與耳鼻喉科頭頸腫瘤國際會議時,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開始重視並開始學習超音波用於評估頭頸部腫瘤,但多仍屬嘗試以及為特定研究階段並無廣泛應用。
歷史回顧
本部吳志修醫師早在1996年謝豐舟教授以及綜合診療部的支持之下,開始嘗試利用超音波來區別頸部淋巴結的良惡性,成為幾乎是全世界耳鼻喉科醫師的第一人。而發表在Cancer (1998)、Am J Neuroradiol (1998)、Head & Neck (2000)以及 J Ultrasound Med (1998)等的多篇論文,也成為現今運用超音波鑑別頸部淋巴結的最重要依據。爾後耳鼻喉科頭頸部超音波檢查雖因吳醫師的離開中斷,幸在綜合診療部的支持以及本科老師們的期待之下,由耳鳴專家的李仲毅醫師毅然接下並維持這項發展中的檢查。2003年後改由頭頸腫瘤次專科的楊宗霖醫師與作者開始學習並提供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的服務至今。初期由於仍處於自學摸索階段,能夠處理的病患數量不多,但是隨著經驗的累積以及新進林志峰醫師、陳俊男醫師、陳贈成醫師的加入,以及綜合診療部在人力、經驗、技術、時間空間等各方面的力挺之下,服務量有長足的增加(見圖一)。
|
圖一:2004-2010年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人次 |
在研究論文上,在近幾年也開始有些收穫,包括 J Laryngol Otal (2008)、Clin Nucl Med (2011)以及Head & Neck (2011)等。在教學方面,本部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檢查除了是台灣第一個也是亞洲第一個可提供耳鼻喉科住院醫師的學習訓練項目之外,更在謝豐舟教授以及醫用超音波醫學會的支持下,於去年開始舉辦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的講習訓練課程,為台灣有志學習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的醫師們提供一個學習管道。
檢查重點
目前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的檢查重點,主要針對頭頸部區域的腫瘤做檢查。其涵蓋範圍包括甲狀腺(Thyroid tumor/goiter)、頸部腫塊(Lymph node/neck mass)、唾液腺(Salivary gland disease)以及其他特定目的(Other indications) (見圖二)。
|
圖二:2010年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報告統計 |
就甲狀腺而言,主要目的在於評估該甲狀腺腫瘤是惡性的可能性,尤其是乳突甲狀腺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例如,單獨一顆(solitary)、實心腫瘤(solid tumor)、低超音波回音影像(hypoechoic)、腫瘤邊緣不清楚或是無完整包膜影像(ill-defined margin or incomplete halo)、腫瘤形狀高徑大於橫徑(taller than wide)、腫瘤內鈣化特別是微小鈣化(microcalcification)、腫瘤內血流(intranodular vascular pattern)、典型頸部淋巴結轉移、或是聲帶麻痺等。若是超音波影像強烈懷疑時,則可以利用超音波做導引實施細針穿刺取得檢體做細胞學檢查(Ultrasound-guided FNA cytology)。
|
|
甲狀腺癌 |
頸部惡性淋巴結 |
就頸部腫塊而言,先評估是否為淋巴結、其他的頸部腫瘤(例如甲狀舌骨囊腫、脂肪瘤、血管瘤等) 或是其實是正常結構的變異(例如prominent carotid bulb, big omohyoid muscle, transverse process of C-spine等)。就淋巴結而言,主要目的在於評估是否有惡性淋巴結還是特殊的淋巴結病變,例如結核淋巴病變的可能。有問題的淋巴結的評估指標包括大(尤其是短徑)、圓(increased short/long axis ratio)、形狀不規則、邊緣不清楚、淋巴結內有局部壞死液化(cystic necrosis)或是微小鈣化(microcalcification)、淋巴結血流分布異常(abnormal vascular pattern)、淋巴結血流阻力指標偏高(increased resistance index)等。若是超音波影像強烈懷疑時,也可以利用超音波做導引實施細針穿刺檢查或切片(Core needle biopsy)。
就唾液腺腫瘤而言,主要針對頜下腺以及腮腺淺葉。至於舌下腺以及腮腺深葉則較為困難。一樣先評估其是否真為唾液腺腫瘤還是只是唾液腺肥大還是淋巴結,針對腫瘤也可以利用超音波做導引實施細針穿刺檢查或切片(Core needle biopsy)。
|
|
腮腺腫瘤 |
正常頸脊椎。非頸部腫瘤 |
其他特定目的的檢查,包括腫瘤和大血管或是神經的關係,例如神經瘤是否源發於迷走神經或是臂神經叢。超音波也可以利用血流都卜勒影像區別神經瘤還是Paraganglioma(副神經節瘤)。此外,針對已知癌症病患在正子攝影發現頸部淋巴結有問題,但是臨床上不易觸摸者,也可以利用超音波導引實施細針穿刺檢查來證實。對於總是覺得頸部長腫瘤,不做影像檢查不放心的病患,超音波檢查是一個病患、醫師雙方都能接受的好選項。當然臨床上還有許多其他的問題可以運用超音波來解決。
|
超音波檢查正子攝影所發現的陽性頸部淋巴結 |
展望
如前所述,在臨床上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檢查是有用且也愈來愈受到重視,而本部的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無論在臨床服務、研究以及教學方面目前仍處於領先地位。但唯有更加努力並在大家的支持之下,以維持耳鼻喉頭頸部超音波發展重鎮為己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