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專題報導
腸子卡住了~成人腹股溝疝氣
急性中耳炎的藥物治療
臼齒的保鑣—溝隙封填劑
 
 
 
 
 
     

 

 

 

 

 

 

 

:::

臼齒的保鑣—溝隙封填劑
內容下載 :
 

“小明是幼稚園大班的小帥哥,今年就要上小學了,從3歲起,爸媽每半年就會帶他到牙科門診做檢查及塗氟,最近幼稚園的健康檢查表記載小明有蛀牙,到牙醫門診作複檢,結果發現是恆牙蛀了.......”。有些父母曾有類似的經驗,故事中的小明可能是所謂的”六歲齒”蛀牙了。一般說來,小朋友在六歲左右會看到換牙的現象,”六歲齒”是指約六歲左右在乳牙臼齒後方新萌出的恆牙第一大臼齒。通常前牙部位的換牙情形,家長比較容易觀察得到,但此時後牙的萌發卻常被忽略,原因是不容易看到,加上剛萌出的新牙齒,會低於前面牙齒的咬合平面,更造成觀察的困難。不僅如此,在清潔方面也不易做好,通常大臼齒萌發時,最先曝露在口腔中的是咬合面,而且由於在萌牙階段,有一部份的牙面會被周圍的牙齦覆蓋(如圖1),而牙齒的咬合面通常會存在許多裂縫或小窩(就是所謂的溝隙),較不利於清潔。牙齒從萌發開始到達正常的咬合平面,需要數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若無法做好清潔的工作,蛀牙是容易產生的。

定期塗氟怎麼還會蛀牙?
氟化物的利用包括飲用水加氟、含氟牙膏與漱口水、氟錠、塗氟等,它可以增強牙齒抗酸與再礦化的作用來減緩蛀牙的產生,不過若是無法配合適當口腔清潔,蛀牙還是會產生的。研究指出氟預防蛀牙的功能主要在牙齒的平滑表面,然而在溝隙的部位,由於清潔上的困難,氟的效果便較不顯著。那在這些有溝隙部位除了徹底清潔外,還有其他預防蛀牙的方法嗎?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溝隙封填劑(Pit and fissure sealant)。

溝隙封填劑是什麼?
溝隙封填劑是一種特殊的牙科材料,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可以進入牙齒的溝隙中,並且與牙齒產生緊密的結合,達到封填的效果。牙齒溝隙部位的蛀牙,主要是因為細菌及食物殘渣堆積無法清除,最後導致蛀牙窩洞的產生。因此若能讓這些物質不要進入這些部位,蛀牙產生的機會便會降低,這就是溝隙封填劑預防蛀牙的原理。溝隙封填劑只填補在牙齒溝隙的部位對於牙齒的咬合並不會造成影響。有研究顯示,溝隙封填劑在蛀牙的預防方面,可達70~98%蛀牙減少的效果,因此它的使用越來越受到重視,近來我國的衛生機構也鼓勵合適的學童接受此項處置,以減低蛀牙的發生。

什麼樣的牙齒合適做這樣的處置
以往基於臨床的特殊考量,溝隙封填劑建議用於剛萌發的恆牙第一大臼齒,然而隨著材料的進步以及一些臨床經驗的佐證,溝隙封填劑的使用範圍變得更為寬廣,只要是牙齒表面有溝隙存在,為了避免這些部位日後產生蛀牙的情形,都可以進行這項處置,所以不論是乳牙或恆牙(如圖2及圖3)都可以考慮,此外一些特殊的情形,如牙齒發生融合的情況(如圖4),兩顆牙齒的界面會有縫隙產生,而這個縫隙是無法用牙線來清潔的,為了避免這些部位產生蛀牙而造成更大的問題,可建議進行溝隙封填處理。至於兩顆牙齒相鄰的界面產生的齒間縫隙,清潔的方法主要藉由牙線來進行,曾有家長詢問可不可以類似溝隙封填的方式來處理,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由於這個部位的底部是牙齦,無法與溝隙封填劑做良好的結合,用此種方式處理後,會造成這個地方無法用現有的清潔工具來處理,因此不但無法預防蛀牙,還可能引發牙周的問題。溝隙封填劑是預防蛀牙的產生,因而已經形成窩洞的蛀牙,還是以傳統的填補復形方式來處理較為理想。

做了就萬無一失嗎?
接受溝隙封填劑處理後還是需要定期門診檢查,當發現有脫落的情形,可進行補強處理。因為當溝隙封填劑脫落後,預防蛀牙的效果就沒有了,若是部分缺失反而更容易造成堆積而且不易清潔,這是要注意的。牙齒經過處理後,表面變得較為平整,潔牙時容易將堆積在牙齒表面的物質清除,較不會殘留而形成蛀牙。

避免牙齒產生蛀牙的問題,除了做好口腔清潔、使用氟化物與定期牙科檢查外,加上溝隙封填的處理將可達到最佳的效果。目前此項處理並非健保給付的範圍,前來本院牙科就診時,可請教牙醫師您的小朋友是否合適此項處置,以預防蛀牙的產生。

圖1. 萌發中的六歲齒

圖2. 乳臼齒進行溝隙封填劑處理

圖3. 六歲齒進行溝隙封填劑處理

圖4. 乳齒融合產生的溝隙

 

 

牙科部兒童牙科主治醫師 王姻麟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醫療機構際網路資訊管理辦法聲明: 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本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進入本醫療機構之網址(域)直接點閱者,不在此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