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特別企劃
專題報導
保健園地
台大花絮
前期內容
全球每10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 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統計資料顯示,全球每10秒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在台灣,糖尿病的人口也逐年增加。由於飲食西化,再加上經常使用電腦和電視,導致運動量不足,兒童和青少年肥胖的人數不斷攀升,日本研究發現,糖尿病發生率和汽車的數目成長成正比。顯見現代人愈來愈依賴汽車代步,活動量減少時,糖尿病患者就會愈來愈多。肥胖不僅是糖尿病的主要發生原因之一,也會增加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危險。 糖尿病是造成許多併發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心血管疾病、失明、截肢與腎衰竭。根據2004年全民健保資料的分析,目前台灣糖尿病的盛行率約5%,相當於約120萬位糖尿病人。近年來罹患糖尿病的年齡層逐漸下降,孩童與青少年的糖尿病問題,將越來越嚴重。莊立民等醫師的研究指出,台灣肥胖學童(註)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學童的18倍,6到18歲的學童罹患第2型糖尿病人數為第1型糖尿病的6倍,一反過去「第2型糖尿病多發生於中老年人」的說法!該研究更進一步的分析,在這些第2型糖尿病的學童中,5成屬於肥胖者。除了糖尿病之外,肥胖也會使小孩發生高血壓的機會增加15倍,發生血脂肪異常的機會增加6倍,這些問題又可進一步導致動脈硬化等疾病,嚴重影響小孩的健康。 全台灣有24萬到36萬人不知道自己已罹患糖尿病 在健保開辦之前或開辦之初,有幾個地區調查了未就醫的糖尿病患比例,結果顯示有超過40%的糖尿病患未就醫。在全民健保開辦之後,由於醫療的可近性增加,未就醫的糖尿病患應該會減少,然而依據不同來源的估計,可能仍有20-30%的糖尿病患未就醫。 所謂“隱性糖尿病”是指空腹血糖正常、飯後兩小時的血糖值異常,患者通常沒有三多(喝多、尿多、吃多)症狀,往往在四、五年後,因為心血管疾病或是眼睛模糊到醫院檢查後,才發現有糖尿病。大多數的隱性糖尿病患者屬第2型糖尿病(非遺傳因素導致),他們大多未進入真正糖尿病,血糖值處於警戒;只要透過飲食、運動,就可避免惡化為糖尿病。但大多數人不太關心自已的血糖值,等到出現併發症時為時已晚。根據統計,國內至少有120萬的糖尿病人口,其中,二至三成有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罹患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因為肥胖人口的增加,糖尿病也有年輕化的趨勢。五十歲以下的糖尿病患約占了糖尿病人口的四分之一;其中,以三十至五十歲的中壯年最多,高達二十一萬人,顯示糖尿病不再是老人才要面對的問題。 您想了解自己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嗎? E-GO健康網幫助您了解自己的健康! Taiwan DRS(台灣糖尿病風險指數)利用年紀、性別、腰圍、是否使用高血壓藥物與糖尿病家族史來預測是否有潛藏的糖尿病,除了有考量到重要的危險因子之外,執行上也相對容易。此外,Taiwan DRS用於台灣人,預測潛藏糖尿病的能力也比其他10種DRS要好。 您想了解自己得到糖尿病的風險嗎?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特別設置E-GO健康網,透過簡單的問卷答題,在短短幾分鐘內,讓您了解罹患糖尿病的風險評估(台灣糖尿病風險指數,Taiwan DRS),提高防治糖尿病的意識及糖尿病保健的重要,並提供「正確量腰圍」的影音示範、醫療建議及相關的醫療資源訊息。您只要在網頁上輸入相關資料後,網站就會自動計算出糖尿病的風險。Taiwan DRS利用年紀、性別、腰圍、是否使用高血壓藥物與糖尿病家族史來預測是否有潛藏的糖尿病,除了有考量到重要的危險因子之外,執行上也相對容易。 E-GO健康網連結網址:http://www.saints-united.com/ctda/ctda_quest_index.jsp
無症狀(無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但體重過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或肥胖(BMI≧27 kg/m2)的成年人,具有一個以上糖尿病風險因子者,應接受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篩檢(表一)。
第2型糖尿病的前期為不正常的代謝狀態,例如:葡萄糖失耐及胰島素阻抗等,一般在罹患第2型糖尿病之前,葡萄糖失耐及胰島素阻抗可持續數年,雖然不是所有病人皆會進展至糖尿病,但具有這些問題的病人,仍有較高的風險罹患糖尿病。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對於糖尿病的預防佔有一席之地,有效的生活型態改變,能預防或延緩糖尿病的發生(減少第2型糖尿病累積發生率達58%,或延緩3.6年產生第2型糖尿病)。如果生活型態改變失敗,藥物治療不失為一替代方法,acarbose(糖祿錠)、metformin(庫魯化)及rosiglitazone(梵蒂亞)皆曾被報導可延緩糖尿病的發生。不過並不是所有葡萄糖失耐的病人都會演變為糖尿病,而且使用藥物來預防糖尿病,進而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經濟效益與長期安全性,目前尚無定論。 如何預防第2型糖尿病,可以分成兩方面同時進行。第一方面是針對全民而言,需靠政府、非政府組織、私人機構、學校以及媒體的參與配合與推廣鼓勵,大家一起來做生活型態的改變,把好的生活型態融入日常生活中。第二方面則是針對高危險群給予指導,目標為減低體重5-10%,減低脂肪攝取(占每日熱量攝取<30%),且飽和脂肪酸的攝取<10%,鼓勵增加纖維質的攝取(毎1000大卡熱量纖維質15公克),並且增加體能活動。體能活動一般的目標是每週至少應有15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的有氧體能活動,包括健走、健身體操、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球、棒球和休閒性球類活動等,運動到微喘但還可與人說話的程度。另外若體能許可,也可進行較中等強度稍強的體能運動(如跳舞、有氧運動、慢跑、持續性來回游泳、或騎腳踏車爬坡等),運動到身體流汗、心跳加速的程度,每週至少3日,每日至少20分鐘,以達到促進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