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010年 06月 31 期
與我們連絡
 
 

保健園地
* 夏天的流行病 - 腸病毒
*

勤洗手 遠離腸病毒

*

讀者信箱

:符號

 

 

 

 

 

 

 

 

 

 

 

 

 

 

 

 

 

 

 

 

 

 

 

 

 

 

 

 

 

 

 

 

 

 

 

 

 

 

 

 

 

 

 

 

 

 

 

 

 

 

 

 

 

 

 

 

 

 

 

 

 

 

 

 

 

 

 

 

 

 

 

 

 

 

 

 

 

 

 

 

 

 

 

 

 

 

 

 

 

 

 

 

 

 

 

 

 

 

 

 

 

 

 

 

 

 

 

 

 

 

 

 

 

 

 

 

 

 

 

 

 

 

 

 

 

 

 

 

 

 

 

 

 

 

 

 

 

 

 

 

 

 

 

 

 

 

 

 

 

 

 

 

 

 

 

 

 

 

 

 

 

 

 

 

 

 

 

夏天的流行病-腸病毒
內容下載:
PDF

認識腸病毒
腸病毒種類很多,共有67型,包含小兒麻痺病毒、伊柯病毒、克沙奇A及B病毒、腸病毒68至71型。事實上,台灣每年夏天都有或多或少的流行。比較重要的流行如: 1994年克沙奇病毒B1型的流行造成於三個月的小嬰兒類似敗血症候群,估計全台約有20-30位小嬰兒死亡。1996年也有一次克沙奇病毒B3型的流行,也造成一些小嬰兒類似敗血症候群;1998年夏天的腸病毒71型流行,造成手足口病/咽峽炎合併腦膜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急性肢體無力症候群等,400多位重症病患需住加護病房治療,約造成80位兒童死亡(大部分有肺水腫);2000至2002年亦有腸病毒71型感染個案,重症病患一年約200至400位,死亡個案一年約30至50位;2008年爆發的流行有360多位重症病例,其中有14位死亡的案例。就疾病流行史來看,腸病毒可說是影響幼童健康甚鉅的殺手之一,不可不慎。今年(2010年)初夏腸病毒又蠢蠢欲動,民眾家中若有孩童,要多加戒備避免感染。

 

今年截至四月底,根據全台12家病毒性感染症合約實驗室檢驗結果統計,目前臺灣地區腸病毒流行的常見型別,依序為克沙奇A4、A16、A5型及腸病毒71型。

 

腸病毒如何傳染?

腸病毒只感染人,不感染其他動物,主要傳播方法是經口傳染(包含口糞及口沫傳染)。此外筆者曾收集腸病毒病患1公尺附近之飛沫及空氣作化驗,發現可以含有腸病毒,所以腸病毒在急性期會飛沫傳染,因此除常洗手外,也要儘量隔離病人與其他孩童近距離(1公尺內)接觸。

 

腸病毒有高峰期嗎?感染哪些人?幾歲孩童比較容易罹患腸病毒?

腸病毒大部分都感染小孩子,尤其六歲以下的小孩。一般流行高峰是在春夏季交接時(5-6月)。潛伏期是2至9天,通常為3至4天。腸病毒可存在喉嚨1-2星期,而在糞便內可存在2個月左右,所以得病後的小孩,在這段時期內仍具傳染力。

 

另外筆者曾作過一項研究:「家庭內腸病毒71型傳染之情形及其臨床症狀」,腸病毒71型一旦進入家庭內,成人腸病毒71型感染率為37%,而小孩感染率為84%。小孩感染腸病毒71型後94%有症狀,21%有併發症。年齡小於三歲者其後遺症及死亡率明顯比高年齡層者高。成人感染腸病毒71型後有47% 有症狀,大都是輕微喉嚨或腸胃不適,少數成人亦有手足口病或咽峽炎之症狀。由此研究得知腸病毒71型在家庭內傳染力很強,而且成人亦會被傳染或成為傳播者,而且症狀不典型,小孩之感受性比成人更高外,感染後發病率、併發症、後遺症及死亡率都比成人高。因此在流行季節時,成人與小孩都要注意衛生習慣,共同預防腸病毒。

 

如何預防腸病毒?
年紀較小的幼兒,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幼童,因抵抗力較弱,在腸病毒流行的季節(4月至9月),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記得勤洗手,養成衛生好習慣。成人亦可能感染腸病毒,亦需注意,以免將病毒帶回來給家中幼童。

 

預防方面由於腸病毒在得病後可存在口腔一至二星期,這段時間口水唾液飛沫可傳染病毒,不宜與其他小孩親密接觸,不要共用奶嘴或交替食用同一食物;而病毒可存在糞便中約8星期,這段時間要勤洗手,尤其是處理患兒的糞便之後及飯前。孕婦在懷孕末期避免接觸腸病毒病患,以避免週產期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腸病毒常見病症
腸病毒可引起很多病症,同一型腸病毒可造成數種不同症狀,而同一種症狀亦可由不同型腸病毒引起,例如:腸病毒71型可以無症狀、或引起單純發燒、喉嚨炎、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等,但最常見的是手足口病;咽峽炎可由腸病毒71型、克沙奇A型腸病毒(A2、A4、A9、A10、A16…)、克沙奇B型腸病毒等引起;手足口病可由腸病毒71型或克沙奇A16型腸病毒引起,但有時克沙奇病毒A5、A7、A9、A10、B2、B3、B5型亦可引起手足口病。

 

我們把腸病毒常見病症表列於下:

部 位 病 症 症 狀
  發燒 沒有其它特別症狀,僅有發燒。
上呼吸道 喉嚨炎 可能常常僅有輕微的喉嚨紅,有些扁桃腺會紅腫,極少數扁桃腺可以化膿。

咽峽炎

高燒2至3天,並且合併在喉嚨近扁桃腺附近,懸雍垂,軟顎,有0.2至0.4公分的潰瘍或小水泡,通常3至6天會痊癒。通常由克沙奇A型,有時候由克沙奇B型引起。
★目前台北地區咽峽炎主要由克沙奇A4型引起。

皮膚 病毒疹 病毒疹可以類似麻疹、德國麻疹或者小出血點皮疹,通常3至5天可消失。

手足口病

★★★

克沙奇A16型可引起手足口病,即手掌、腳掌、膝蓋、屁股可出現小水泡(0.2-0.5公分),通常5天至7天會消失。另外腸病毒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台灣在1998年夏天流行主要是腸病毒71型,腸病毒71型可引起嚴重腦神經併發症,甚至死亡的病例。
★★★所以手足口病相對比其他症狀危險。目前台灣地區手足口病大多由克沙奇A16型引起,少部份由腸病毒71型引起。

腸胃道   7-30%的人有腸胃道症狀如嘔吐、拉肚子、腹痛,少部分的人也可引起肝臟發炎。
眼睛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與腸病毒70型或克沙奇A24型有關,病人結膜出血,眼睛痛、畏光、流淚。
心臟 心肌炎 一般由克沙奇B型所引起,病人可能出現心臟衰竭、休克、心律不整或猝死。
  肌炎或關節炎 有些病人會有肌肉疼痛或關節疼痛的症狀。
中樞神經受侵犯 無菌性腦膜炎 最常見的中樞神經併發症,常與伊柯病毒及克沙奇B型病毒有關。病人會有發燒、頭痛、嘔吐等症狀,但意識仍清楚,一般4至7天會痊癒。
腦炎 除腦膜炎的症狀外,還加上意識不清或抽筋等症狀,大部分都會痊癒,但也有死亡的個案,或有後遺症的個案。
急性肢體無力症候群 即肢體突然無力,合併關節反射動作下降或消失。
新生兒/ 小嬰兒感染 新生兒/小嬰兒感染腸病毒可以引起很多症狀,嚴重者可引起如敗血症候群、心肌炎、肝炎/肝壞死,大部分嚴重的個案與克沙奇B型病毒較有關係。孕婦在生產前感染腸病毒,經由產道、胎盤或平行傳染給其新生兒或為早產兒,較易有新生兒腸病毒重症,危險性較高。一般由克沙奇B型或伊柯病毒所引起。

 

如何治療腸病毒?

腸病毒並無特效藥可以治療,只能針對症狀治療。由於口腔潰瘍,會影響患兒的餵食,為了補充患兒的體力及避免脫水,應鼓勵患兒進食,吃軟冷的食物(避免太硬及太熱的食物),並且少出入公共場所。病情若較嚴重者(如有敗血症候群、腦炎、心肌炎、急性肢體無力症候群、休克或肺水腫),則需住院甚至加護病房照顧並考慮使用免疫球蛋白。

希望藉由大家的注意與醫療的進步能使腸病毒對小孩的危害減至最輕。

 

醫師的叮嚀

年紀較小的幼兒,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幼童,因抵抗力較弱,在腸病毒流行的季節(4月至9月),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記得勤洗手,養成衛生好習慣。如果孩子有發燒、食慾減退、口、手腳起紅疹或小水泡,應就醫診治。

家中年齡較小的幼童,尤其是三歲以下,出現疹子七天內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時,應急速就醫:如活動力減低、嗜睡、頭痛、劇烈嘔吐、呼吸困難、抽搐或睡覺時四肢有驚嚇反射收縮動作、肢體無力、無發燒時每分鐘心跳超過140次等。孕婦在懷孕末期避免接觸腸病毒病患,以免週產期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小兒部感染科醫師 張鑾英

 

top

 

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

 

 

 

 

 

 


健康電子報各內容及圖片均受中華民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令保護,非經臺大醫院及作者同意前不得轉載、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等行為,以免觸法。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  地址:臺北市中山南路7號  電話:(02) 23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