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乳房藉由乳腺分泌乳汁,肩負著哺育下一代的角色,因而被視為母性的象徵;除為女性生長發育的重要性徵,也往往是女性魅力之表現。然而,除了注意內在美的選擇與罩杯大小外,好好照顧自己並定期做好乳房篩檢,才是寶貝妳的雙峰的不二良方。
台灣女性乳癌現況
乳癌逐漸取代子宮頸癌成為台灣婦女最常見的癌症,國內女性乳癌發生率 10 餘年來上升了 8 成,為女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 1 位,死亡率排名第 4 位,每年約有 7,500 人罹患且每年有 1,600 人死於乳癌,而且台灣婦女乳癌亦有年輕化的趨勢,好發在 45-64 歲之間。
台灣女性乳癌現況的另一個特點是篩檢率低,錯失早期發現的契機。根據國民健康局資料指出,96 及 9 7年 50-69 歲婦女 2 年內曾接受乳房攝影篩檢比率只達12%,91年7月至97年12月累積曾篩檢比率為19.8%。國人乳癌篩檢率太低,早期發現個案較少,也就是第 0與 1期的個案,只有35%,遠低於美國的56 %,其實乳癌如能早期發現,存活率很高,就乳癌分期來看,第 1期的乳癌存活率可達90%以上,第0期乳癌的存活率甚至接近100%。
如何預防與自我照護
若屬於乳癌高危險族群應特別提高警覺。若具有下列情形者皆屬於乳癌高危險群:具乳癌家族史(母親、姊妹、女兒)、初經過早 (12歲以前)或停經過晚 (55 歲以後)、未曾生育或30 歲後生第一胎、長期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乳癌基因(BRCA1 and BRCA2)突變等。
因此,若要自我維護乳房健康,應從生活做起:
1.多運動
2.避免太晚生育
3.少攝取高脂肪食物
4.心情放輕鬆,減低工作壓力
5.定期篩檢
如何早期發現
乳房攝影檢查
乳房攝影是一種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的技術,可以用來偵測早期乳癌病變(顯微鈣化)或腫瘤,以期早期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是目前證實有效的篩檢工具,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 )亦建議40歲以上無症狀之婦女每年用乳房攝影檢查進行乳癌篩檢。
目前國民健康局專案提供未曾發現乳房病灶之婦女每2年一次免費乳房攝影檢查,對象自98年11月擴大為45歲以上,69歲以下之女性,更於99年1月1日起,將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且其二親等以內血親(即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姊妹)曾患有乳癌之婦女也納入篩檢對象,實為女性健康多了一層守護網,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亦可提供安排此項服務,姐姐妹妹們可別讓自己的權益睡著了。若不符專案對象而希望自費檢查者,費用約為1600-2000元。若曾因篩檢發現病灶者,則應配合門診醫師之建議定期追蹤。
乳房超音波檢查
相較於歐美國家女性,台灣婦女乳房質地緻密,更適合應用乳房超音波篩檢。兩種影像學檢查各有其優勢,交互搭配能有最佳篩檢效果。乳房超音波更可以在有懷疑病灶時,利用超音波導引進行細針抽吸的細胞學檢查(aspiration cytology)或是粗針切片檢查(core biopsy),提供臨床判別良性或惡性病灶的重要參考。若自費檢查者,費用約為765元。 但由於乳房超音波無法偵測早期乳癌的顯微鈣化(microcalcification),40歲以上的女性只作超音波是絕對不夠的,應以乳房攝影為主,超音波為輔。
乳房檢查
乳房的自我檢查或是醫師理學乳房觸診檢查,雖然未能完全篩檢出早期乳癌病變,但對於下列症狀提高警覺,仍有助於乳癌的發現:不痛的硬塊、乳房表面呈橘皮狀, 凹陷或溃爛、乳頭有血狀分泌物等。若有上述異常,應儘速就醫做進一步的診斷。
重視自己的身體,才能擁有健康,寶貝妳的雙峰除了從生活上做好自我照護,更別忘了定期篩檢,比如將乳房攝影當作是生活上例行事項,記錄在記事本,或選定生日或特殊節日作為健康檢查日,為自己健康加分。
癌症篩檢資源
國民健康局自2010年開始,推動大腸癌、口腔癌、乳癌、子宮頸癌四大免費癌症篩檢,提醒40-44歲有乳癌家族史(祖母、外婆、母親、女兒、姐妹曾有人罹患乳癌)之女性,或是45-69歲之女性,每2年請至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或乳房醫學中心安排乳房攝影檢查。
家庭醫學部研究員 洪孜幸/主治醫師 程劭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