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一早手指卡住了?淺談扳機指
內容下載:

骨科部手外科主治醫師 張允亮

 

清晨六點,小夏準備替孩子做早餐,卻發現右手無名指彎曲後「卡」在掌心,怎麼都伸不直。她另一隻手幫忙扳開時,指根還發出「喀」一聲疼得直皺眉。連續好幾天相同情況——半夜手指僵硬、清晨更嚴重,握筆時卡住、攤開又痛——讓在公司當會計的她憂心是否「關節退化」。經朋友介紹,她來到臺大醫院骨科部手外科門診,才知道這並不是關節炎,而是俗稱「扳機指」的狹窄性腱鞘炎。


什麼是扳機指?

在每根手指掌側,都有數條像隧道一般的「滑車」,而每條肌腱外也包覆了一層負責讓肌腱滑順移動的「腱鞘」,當手指彎曲及伸直時,包覆腱鞘的肌腱就像列車一樣穿梭在山洞之間,帶動手指活動。當重複用力抓握、姿勢不良、病理性發炎或糖尿病、甲狀腺疾病等代謝異常影響,腱鞘及滑車會變厚、肌腱表面也可能因微小撕裂而腫脹,導致「隧道」變窄及「列車」變胖、肌腱進出受阻。一開始只覺得晨間僵硬或活動時疼痛;若未及時處理,滑車口更窄、肌腱及腱鞘局部鼓脹,肌腱被「卡」住,整隻手就有如扣扳機一般的動作,於是有了「扳機指」這形象生動的名稱。嚴重者甚至完全無法自行伸直或彎曲,影響工作與生活品質。


誰容易中標?

  • 40~60 歲女性:女性荷爾蒙變化、家務或長時間滑手機易誘發。
  • 重複抓握族:例如廚師、裁縫師、美髮師、樂器演奏者、園藝愛好者。
  •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腎臟病、痛風及甲狀腺功能異常者。
  • 類風濕或手部受傷後:關節發炎、骨折後組織沾黏等亦提高風險。

何時該就醫?

若您出現以下現象,建議至手外科評估:

  1. 晨間僵硬或疼痛超過兩週
  2. 手指彎曲後需另一手扳直
  3. 伸直瞬間出現喀拉響聲伴劇痛
  4. 影響日常工作或睡眠品質

早期介入能避免症狀惡化,減少手術需求。


臺大醫院能為您做什麼?

  1. 藥物與輔具:口服或外用消炎藥,配合熱敷伸展,改善症狀;夜間可佩戴手指輔具減輕發炎及彎曲卡住的狀況。
  2. 類固醇注射:小劑量類固醇直接注入腱鞘,成功率可達 70–80%,必要時可反覆注射,同一部位建議不要超過三次。
  3. 超音波評估:對於較複雜及合併關節僵硬的病灶,可用以確定病灶位置及其他合併疾患。
  4. 肌腱鬆解手術:日間手術僅需局部麻醉,約1 公分傷口釋放狹窄之滑車及腱鞘,術後當日即可活動,兩週後可拆線

在家自我保養 3 招

  1. 溫熱浸泡+伸展:以40℃溫水浸泡10分鐘後,輕柔伸展手指10次。
  2. 避免長時間緊握:持續使用剪刀、滑鼠等30分鐘需休息5分鐘,做握拳-張掌運動。
  3. 護具暫時制動:夜間配戴指套固定,讓腱鞘充分休息並降低晨僵。


小夏的轉變

在接受一次類固醇注射加上一週護具休息、兩週手部伸展運動後,小夏清晨已能攤開手掌說「早安」,無名指不再固執。


結語

若您或家人有疑似扳機指困擾,歡迎掛號臺大醫院骨科部手外科,由專業團隊量身規劃治療與持續追蹤。相關資訊請至「台大醫網」或臺大醫院官方網站(www.ntuh.gov.tw)查詢。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