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治療簡介
內容下載:

藥劑部藥師 蔡惠婷

 

糖尿病對許多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疾病,其成因除了胰島素分泌異常之外,還有一大原因是胰島素阻抗造成血糖控制不佳,而達到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標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若控制不好,長久下來會有不少併發症產生,常見的有心血管併發症、糖尿病腎臟疾病、糖尿病足、神經病變以及視網膜病變。很多有糖尿病的老人家常常會以為視野模糊,眼睛看不太清楚是因為年紀大的正常老化現象,殊不知這很有可能是視網膜已發生損傷的徵兆,最嚴重可能會面臨失明的風險。

視網膜病變最直接的原因在於其微細血管因為血糖的高低波動,而產生組織缺氧病變,造成後續一連串眼睛的傷害,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也是20-70歲成年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以臺灣的統計數據來看,無論男女,視網膜病變比率在60-79歲間最高約4-5%,40-59歲其次,80歲以上者再次之,最後則是40歲以下族群最低。因此在診斷出糖尿病之後,應盡快接受完整的眼科檢查以及後續的追蹤治療,以下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程度作區分。

  1. 非增殖性(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
    在視網膜基質上的血管出現小阻塞,有局部缺氧、點狀出血和滲出物等,依病變的表現再區分為輕微、中度、嚴重。視力初期多無明顯改變。
  2. 增殖性(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有新生血管形成,可引起眼球內大出血、或拉扯出視網膜剝離,造成視力大幅減退,甚至失明。

  3. 黃斑部水腫(diabetic macular edema, DME): 視網膜中心區的黃斑部,是視網膜上感光細胞最集中的地方,如果出現血管滲漏,導致黃斑部水腫,視力則會逐漸受到影響。

針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程度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項:

  1. 糖尿病的控制:
    良好的血糖、血壓及血脂控制可以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發生,以及延緩它的惡化。
  2. 雷射光凝固療法(Laser photocoagulation):
    若是有嚴重的非增殖性或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可以考慮雷射治療像是全視網膜光凝固術(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可防止失明。若視力因黃斑部水腫而減退時,則是可以考慮局部光凝固療法(focal photocoagulation)。
  3. 玻璃體切除術(Vitrectomy):
    通常用於治療增殖性視網膜病變引起的玻璃體出血,甚至出現牽引性的視網膜剝離,才會進行玻璃體切除手術,清除血塊、修補視網膜,來挽救部分視力。
  4. 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anti-VEGF therapy)
    若有新生血管形成的增殖性視網膜病變,或是黃斑部水腫的患者,可注射新生血管抑制劑至玻璃體,雖可獲得部分視力改善的效果,但在藥效過後可能會有復發的情況,此時病人需再次接受治療。目前全球使用的藥物有五種:bevacizumab、ranibizumab、aflibercept、brolucizumab、faricimab,本文列出臺大醫院現有品項如下表1。

綜合上述內容以及參考國內外治療指引,在表2整理出相關建議處置與定期追蹤檢查的時程表提供給大家參考。在此提醒,若您在糖尿病的治療過程中出現任何的眼部不適,請盡速與治療您的醫師聯絡,以獲得最佳的治療。

註1:成人和10歲以上第一型糖尿病人,要在發病5年內接受初次包括散瞳的眼科完整檢查。第二型糖尿病人,則在診斷後應儘快接受初次的眼科完整檢查。糖尿病的孕婦,則在孕期前3個月內應做完整的眼科檢查。後續的追蹤時程則視檢查結果的病變程度作調整。

資料來源:

  1. Care, D. (2024). 12. Retinopathy, Neuropathy, and Foot Care: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 Care, 47, S23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Diabetic retinopathy screening: a short guide: increase effectiveness, maximize benefits and minimize harm.
  3. Flaxel, C. J.(2020). Diabetic retinopathy preferred practice pattern®. Ophthalmology, 127(1), P66-P145.
  4. Wong, T. Y. (2018). Guidelines on diabetic eye care: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ophthalmology recommendations for screening, follow-up, referral, and treatment based on resource settings. Ophthalmology, 125(10), 1608-1622.
  5. 台灣糖尿病年鑑2019第二型糖尿病
  6. 2022第一型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
  7. 2022第二型糖尿病臨床照護指引
  8. 臺大醫院藥劑部網站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