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部護理長 田嘉美 |
|
「視網膜還會再長出一層膜喔?」視網膜上增生膜,是指在視網膜表層上長出不正常之新生薄膜,這種增生膜容易產生皺縮,會對視網膜造成拉扯,甚至形成視網膜裂孔或是剝離等病變。可自行以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圖一)判斷有無視野扭曲、模糊等現象;最明確的診斷方式是進行光學同調斷層掃描檢查,可以清楚的看到黃斑部視網膜截面圖中,有一層不正常的增生膜(圖二)。
![]()
如果增生膜造成之網膜皺縮,並未使視力嚴重下降,可暫時採取觀察追蹤。但若視力受到嚴重影響造成工作上或生活上不便,有視野扭曲、視力下降、物體變大的情形,或併有網膜裂孔,甚至網膜剝離之病患,則必須接受手術治療。
視網膜上增生膜的形成原因目前仍未有定論,但大多學者認為起因於眼球內部的玻璃體的自然退化萎縮,與原本相連接的視網膜分離時,部分的玻璃體膜殘留於視網膜表面,再經過細胞的沈積及增生,最終產生視網膜上增生膜。另有專家認為,當視網膜上的黃斑部受到長期直接性的光線照射,過度氧化的結果造成組織的傷害,進而引發發炎物質分泌所造成。此外,曾經患有視網膜疾病(包括視網膜裂孔、視網膜剝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血管阻塞即眼中風)、眼內發炎(葡萄膜炎)、眼球外傷、或接受過眼內手術的病患,也有較高的機會出現視網膜上增生膜。 目前沒有有效藥物可以使已產生的增生膜消退,眼內注射或雷射對於增生膜都沒有治療效果,手術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方式。採用微創玻璃體切除術,使用顯微器械進入眼球內,並在顯微鏡下仔細移除視網膜上的增生膜,通常會使用特殊染劑以利清楚辨別增生膜之範圍及邊緣;接著再根據視網膜病變程度,可能追加雷射或注射氣體等輔助治療,或進一步處理黃斑部裂孔等併發症。一般情況下,手術時間通常不會超過一個小時。 手術後會住院觀察幾日,依醫囑可能須採趴姿或避免平躺,以使視網膜回復原本的型態;住院期間會給予數天之抗生素,以預防傷口感染。手術後約2~4週左右可恢復正常作息,一般需要數個月的時間才能讓視網膜受損的神經纖維和感光細胞復原,約3~6個月內會慢慢改善,但視力進步通常需較久時間。 手術後最常見之併發症為白內障,可再進行手術處理。其他如免疫力不佳之病患、有嚴重糖尿病或長期服用大量類固醇者,術後感染風險會較一般病患為高;另外也可能會有玻璃體出血、眼壓升高、視網膜裂孔或剝離、再生性增生膜等,都是手術後可能產生之併發症。除了依醫囑點眼藥水及回診外,保持眼部的清潔、避免感染,另外還要防止光線對黃斑部的傷害,如出門要戴太陽眼鏡、防藍光眼鏡或偏光鏡、攝取葉黃素及omega-3等抗氧化物,都是很好的預防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