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花絮

:::
【金山快訊】用北海英雄的心守護長照 -- 以專業個管師為基石的全人照護
內容下載:
金山分院院長室長照個管師 潘儀
 

2025年國家發展委員會預測臺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並於2039年老年人口占比超過30%。新北市北海岸地區(萬里、金山、石門、三芝)的老年人口占比平均已達18.92%,且逐年攀升。隨著高齡人口的增加,長期照護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北海岸四區總面積約284平方公里,地區分布零散、人口密度低,交通主要依賴區域公路與少量公共運輸,醫療及長照資源分布亦不均,需仰賴跨區域合作與資源整合。

在此背景下,長照個案管理師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既是資源整合的橋樑,也是全人照護的實踐者。透過個案評估、照護計畫制定與服務連結,個案管理師有效解決交通與資源分布不均的挑戰。他們靈活運用社區資源與政府政策,確保長者獲得適切的醫療、復健與社會支持,進一步提升生活品質。

除此之外,個案管理師也致力於促進失智症友善社區的建立。失智症患者及其家屬在北海岸地區面臨更多挑戰,包括缺乏專業照護知識、社交孤立與心理壓力。透過推廣長照2.0政策及相關教育計畫,個案管理師協助家屬建立照護技巧,並鼓勵社區居民參與失智症友善活動,創造包容性環境,讓患者能融入日常生活。同時,個案管理師也擔任政策倡導者的角色,持續回饋第一線需求,協助政府優化資源分配與服務模式。面對未來高齡化社會的挑戰,北海岸的長照模式需持續創新,透過個案管理師的核心作用,整合多元資源與專業團隊,共同打造以人為本的長照服務體系,為高齡者提供更具尊嚴與幸福的生活。

成為一個專業的長照個管師

個案管理師的核心業務,包括家訪與電訪,並不僅僅依賴熱情與關懷,更需要多元專業技能的支持。家訪時,個管師須在陌生環境中進行需求評估與溝通,不僅要熟悉長者的身體狀況與生活需求,還需關注自身安全,妥善應對突發狀況。電訪則考驗溝通能力,需要透過語言精準掌握資訊,傳遞關懷,並建立信任關係。
為成就專業,長照個管師需具備以下能力:

  • 評估與計畫能力:能全面評估個案需求,制定並動態調整照護計畫,確保適切性。
  • 資源整合與協調能力:熟悉社區與政府資源,靈活整合,為個案及家屬提供最大支持。
  • 心理素質與應變能力:面對困難情境或緊急事件時,保持冷靜並快速做出正確決策。
  • 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在家訪過程中,須確保自身安全,避免潛在風險。

在實務中,我們曾經訪視酗酒、吸毒、家暴及討債等高風險家庭,這些經驗讓我們深刻理解到,個案管理師的專業性與敏銳度至關重要。要成為一位優秀的長照個管師,不僅需要對工作的熱忱,更需要透過持續的專業培訓與實務經驗累積,還要能連結其他資源介入,才能實現真正的全人照護理念,為個案與家庭帶來更多支持與希望。

解決計畫撰寫時效性

在實際確認並討論後續照顧計畫的擬定過程中,我們發現個案管理師在撰寫每一份計畫時如同寫作文般,需為每個案重新構思內容,導致計畫送核的效率低下,不僅影響核定進度,也延遲後續照護單位進行居家服務的時間。此現象不僅對長者造成不必要的等待,亦增加個案管理師的工作負擔,進一步影響其他工作的進展。
為了提升撰寫計畫的時效性,我們設計了一套模組化評估表單,讓個案管理師在實地家訪時,可透過勾選方式快速記錄個案狀態。表單涵蓋多項關鍵評估指標,包括健康狀況、心理狀態、家庭支持系統、居家環境及服務需求等,並依據常見的長照需求分類設計多層次的選項,確保能全面涵蓋個案需求。藉由模組系統性地組織資訊,個案管理師在計畫撰寫過程中,不需再從頭構思,而是透過標準化的結構,快速生成初步計畫,進而提升撰寫的邏輯性與整合性。
此系統性設計不僅提升了效率,也減少了主觀偏差的影響,使得計畫內容更加客觀、精準。於實際運用後,我們進行了一項橫斷面研究,納入新北市萬里、金山、石門及三芝地區的83位長期照護使用者。研究結果顯示,原本從個案申請到照護單位提供居家服務的平均等待時間為20.4天,透過此改良系統縮短至8.8天,大幅提升效率,顯示模組化設計在實務操作中的價值與潛力。有效提升了整體服務效率。為了進一步推廣此改良成果,我們於2023年在國際護理大會發表了相關研究,並獲得了來自各國專家的正面回饋。期望未來我們能結合資訊技術,提升個管師訪案撰寫計畫之效率。

於國際護理大會發表 與其他國家相互交流

結合社區資源與聯繫會:打造全人照護的實踐平台-北海英雄

當我們離開醫院的環境,走進個案的家中,深刻體會到若要實現真正的全人照護,僅靠我們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個案的需求往往跨越單一領域,涵蓋醫療、心理、社會支持與環境改善等多方面,這些需求必須透過整合社區資源及跨單位的合作來共同滿足。
為了有效整合多方資源,我們每季召開「北海英雄長照失智聯繫會議」,會議內容涵蓋以下幾個核心項目:

  1. 專題教學:邀請專家講授最新的長照政策、失智症照護知識與實務技巧,提升與會人員的專業能力。
  2. 個案討論:針對高風險個案進行深入討論,結合各單位的專業觀點,制定具體可行的照護計畫。
  3. 跨單位照護研討:促進社區醫療機構、地方政府、志願團體及非營利組織之間的交流,強化彼此間的合作關係,縮短資源對接的時間。

此外,我們進一步結合本院失智共照中心的資源,舉辦針對社區的失智症課程與講座,內容包含照護技巧教學、家屬心理支持及社會參與活動。這些課程不僅服務失智症患者,還能提升家屬的照護能力,減輕其心理與身體壓力,並強化社區居民對失智症的認識與包容度,營造更加友善的社區環境。
透過整合正式與非正式資源,我們能針對個案與其家庭的需求提供個別化的協助。
在聯繫會議中,與會單位共同討論實務問題,分享成功經驗,並為特定挑戰制定策略,如解決資源分配不均或改善交通服務不足等問題。這種多方合作的模式不僅提升了資源使用效率,也讓我們能更全面地關注個案的整體需求,實現健康促進與生活品質提升的目標。

蔡兆勳院長持續推動北海英雄聯繫會之精神 北海英雄長照失智聯繫會大集合

社區推廣與展望:迎接長照3.0的來臨

當政府推動長照2.0政策時,社區民眾經常會詢問:「這是什麼意思?它和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係?」這些提問反映了社會大眾對長照議題的陌生與缺乏了解。然而,隨著新聞報導的累積,我們常常聽見那些令人心碎的「長照悲歌」:照護者因壓力過大,導致不堪重負而殺害被照護者,甚至攜失能者一起走上不歸路。這些悲劇真的與「你、我、他」毫無關聯嗎?當高齡化的浪潮漸漸逼近,每個家庭遲早都會面臨如何因應長照需求的挑戰。長照,並不是僅屬於少數人或特定家庭的課題,而是一個攸關全民福祉的議題。透過深入社區的推廣與教育,我們希望能讓更多人了解長照的重要性,從而引發更多的共鳴與行動。同時,這也為即將到來的長照3.0奠定基礎,幫助我們共同打造一個智慧化、社區化、友善化的照護環境。

個管師社區講座推廣 長照就在你身邊:個管師教你如何啟動及失智症AD-8測驗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