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園地

:::
常見用藥Q&A 心律不整篇
內容下載:

藥劑部藥師 曾泓叡

 
問題: 我被醫師診斷罹患心房顫動,除了按時服藥外我該注意什麼風險因子?
回覆: 心房顫動所帶來的危險併發症不外乎心律異常所造成的心臟衰竭或是因為血栓造成中風的風險。心房顫動的風險因子包含年紀、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甲狀腺亢進及慢性腎病等。積極控制各種慢性疾病,也同時可以減少心律不整的風險。
問題: 心房顫動要如何治療呢?
回覆: 心房顫動的治療可分三個方向,第一是藥物治療,透過藥物來控制心跳;第二是電擊心臟整流,像是電腦或手機當機時關機重開;第三就是電燒,用雷射或冷凍的方法來處理不正常放電的心臟肌肉。

心房顫動的藥物治療主要可分為兩大面向,一是透過藥物去控制改善心臟電流傳導狀況;二是預防中風,也就是所謂抗凝血劑。

治療心房顫動的藥物很多,如果病友比較年輕、或剛被診斷心律不整,醫師會考慮用藥將心臟跳動的節奏調整回正常心跳的節律;如果年紀較大、或已罹患心房顫動較久的病人,醫師可能會考慮以控制心跳速度、避免時常心跳過快、心悸,或是與病人討論進行電燒的可能性。無論哪一種策略,治療目標初期可放在休息時心跳每分鐘80下,輕微運動時心跳每分鐘100下左右。建議病友在家中持續追蹤自己的心跳狀況,並定期回診了解目前心臟的功能,以避免長期心跳過快造成心肌病變或衰竭。良好控制慢性病如三高、戒菸、從事適當的心肺運動等也有助於控制心房顫動問題。
問題: 有心房顫動的病人如何透過藥物來預防中風?
回覆: 由於心房顫動病人發生中風的風險較高,使用抗凝血劑來預防中風非常重要。傳統抗凝血劑如可邁丁、可化凝(warfarin)能有效預防血栓、降低中風的機會,在臨床上已經使用超過60年了,是相當有效的藥物,不過因為使用上要注意的事情很多,像是要定期抽血來了解藥效並避免副作用、飲食上要注意許多食物交互作用、與其他藥品交互作用也較多。然而隨著藥品研究進步,現在有許多新型的口服抗凝血劑,臨床研究顯示療效與傳統抗凝血劑相當,且副作用、交互作用相對較少,也可做為預防中風的新選擇。目前臺大醫院有四種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醫師會依照病人的臨床狀況、合併用藥等選擇最適合的藥品。
問題: 服用口服抗凝血劑期間在生活照護上該注意哪些事?
回覆: 服用抗凝血劑的病友在生活上還是得小心注意出血相關副作用。例如改用軟毛牙刷作口腔清潔、改用電動刮鬍刀等來避免出血的問題。若在服用抗凝血藥物期間有莫名出血的情形,像是容易瘀青、有胃部不適、觀察到解黑便、血便等,務必就醫告知醫師。飲食與用藥方面,若正在服用其他藥品、保健食品、或中草藥等,請告知醫師或藥師,以避免可能潛在的交互作用,例如增強藥品療效、導致出血副作用,或者因為療效降低而無法有效預防中風。進行腸胃鏡檢查、牙科手術、或者其他手術前,也要記得和醫師說明目前在使用的藥物,經醫師指示是否須停藥後再進行檢查或手術,才能確保抗凝血劑用得又有效又安全。
問題: 服用治療心律不整藥物期間民眾應該如何自我照顧?
回覆: 心律不整的藥物治療因人而異,會依據心律不整的成因、症狀發生的頻繁、嚴重程度以及個人的疾病狀況,來選擇藥物及調整劑量。治療過程中,固定服藥的頻次與劑量是很重要的。若疾病狀況發生改變,建議與醫師討論並做後續追蹤。每次領藥時也要注意藥物的劑量是否有增加或減少、注意藥袋上的副作用與交互作用說明。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自我監測心跳、血壓,方能更有效地控制心律不整。
參考資料
  1. 中華民國心律醫學會
  2. UpToDate: Atrial fibrillation: Overview and management of 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