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園地

:::
認識酒癮:我是酒癮患者嗎?我該如何戒酒?
內容下載:

護理部護理長 歐李芝容

 
自古以來,酒在人類的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不論是烹調美食或社交場合中展現交情及經營人脈,均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所以酒也是日常生活中易成癮之物質。雖然適量的飲酒可以帶給人們歡愉的氣氛,但過量的飲酒卻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危害,也會造成社會事件及公共安全問題。臺灣酒駕新聞頻傳,據交通部統計資料顯示,酒駕者將近4成比例為酒駕累犯,其中酒精成癮的比例高達7成,酒駕者奪走他人寶貴的生命,也造成許多家庭的破碎,酒癮問題實應高度的重視。

小張大學期間因認識撞球社成員,經常在活動結束之後就結伴喝啤酒,尤其夏天邊打撞球邊喝啤酒,沁涼無比,漸漸地喝啤酒變成日常的習慣及嗜好,從一天2瓶(易開罐300cc)喝到一天6瓶(易開罐500cc),甚至把啤酒當水喝。因為酒癮行為是一種生理疾病,酒精會影響大腦的運作,如此長期飲用之後,小張已逐漸依賴酒精,沒有喝酒即出現無法入睡及焦躁不安。小張曾想戒酒,但突然不喝酒,生理上即出現所謂「戒斷症狀」的不適,包括冒冷汗、心跳快、血壓上升、噁心、嘔吐、焦躁不安及全身發抖等。

喝酒過量甚至酗酒其實是一種生理加心理的疾病,應視同毒癮戒治,需要有醫療介入以及家人親友的支持才能有戒治的效果。


如何知道是否有酒癮問題?
  1. 經常飲酒而無法履行在學校、職場或家庭所扮演的角色,如常遲到早退、需常請假、工作效率低、無法上課而致被退學或休學、無法料理家務等。
  2. 明知喝酒已讓疾病反覆的復發,如胃炎、肝臟及胰臟發炎等,卻仍照喝不誤,難以克制想喝酒的念頭。
  3. 屢屢因喝酒而反覆有法律問題,如酒駕、酒架。
  4. 明知喝酒導致持續或反覆的人際關係惡化,親友漸疏離及放棄,即便內心痛苦萬分卻仍屢戒屢喝。
  5. 對酒精的需求量愈來愈多,或需求時間愈來愈長。


有酒精成癮該如何戒酒?
酒精成癮的原因很複雜,其中部分是生理的原因。喝酒會讓腦部分泌出多巴胺,讓個體感到愉悅並減輕不安感,所以不斷的喝酒會啟動腦中的酬償機制。但長期過度的飲酒,會逐漸產生較麻煩的心理依賴,這種心理依賴很難克制,往往也讓成癮者戒斷成功之後,又容易陷入成癮復發。另外,酒癮也會有家族基因遺傳,有遺傳基因的人,罹患酒癮的機率會比一般人要高。

臨床上常面臨酒癮個案重複住院,若個案本身動機不足,加上喝酒已是一種習慣性行為,極容易受環境及情境誘惑而重新開始喝酒,故建議個案先了解酒精使用的原因,正視問題來源及負面情緒的問題,藉此啟動戒酒之動機。只靠個案的意志力容易有酒癮復發的情形,所以須利用藥物治療及合併非藥物的多管齊下治療方式。目前衛福部已核准多間醫療機構使用專案進口的戒酒藥物,減少喝酒之後的愉悅感及減少對酒精的渴求;而匿名戒酒團體、個人及家庭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等可提供自我探索,持之以恆方能提升治療的成功率。

另外,酒癮個案亦需重新建立規律的生活,如規律運動及均衡飲食,並遠離原本常有喝酒的社交圈,練習拒絕酒友的邀約,務必減少促發可再度飲酒的機會,將可逐漸脫離酒精之依賴。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