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花絮



::
看見優勢‧看見你
內容下載:
 
本院精神醫學部設有「社工師安心門診服務」,服務的面向包括家庭社會心理評估、關係處理、病人或家屬情緒關懷、疾病衛教、生活安排及社區資源提供等,個案來源大多經由門診醫師轉介、自行求助或各單位諮詢。

社工師主要的工作內容是透過會談的方式,評估病人與家庭的社會心理層面,並關注病人罹病後的個人與家庭適應、情緒或關係處理。在會談過程中,視病人或家屬的需求,提供疾病衛教或生活安排討論。這次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社會工作模式經常被臨床實務運用的「優勢觀點」,也就是如何在工作過程中,與病人或家屬保有「平等關係」,並尊重「人的尊嚴與價值」。

小雯是輕度妄想型思覺失調症合併焦慮症的患者,長期穩定在門診追蹤,幻聽症狀已改善許多,但生活上仍受被害妄想影響。60歲的小雯獨居在自己年輕時買下的房子,未婚;在家排行老么,上面雖還有兄姊,但皆已婚有各自家庭重心,平時少有聯繫。此次因情緒、睡眠不佳,受被害妄想所苦,不敢出門,但在家也深感不安,幾度向妄想中的加害者提出告訴,且想換居住處但不知從何下手,故在診間向醫師求助。醫師希望社工師提供相關社會資源,幫助小雯共同討論住所安全的問題。

在實務工作中,如何與病人建立關係以及增強病人自我的權能相當重要。如一位需要資源的病人由醫師轉介給社工師,在社工師接觸與了解病人及其所處的情境後,常會發現病人缺乏的不只是資源,還有社會及周遭環境的理解與尊重。他們在生活中可能長期不被理解、感受到不被尊重,導致深受情緒所苦,逐漸失去解決問題的功能與信心。

隨著自己臨床經驗的累積,我發現像小雯一樣情緒困擾的病人愈來愈頻繁出現在門診,他們不是沒有能力解決問題,而是情緒尚未獲得紓解。所以,當我在與他們接觸的過程中,常常不時地提醒自己,若能從理解個人以及其生命脈絡、環境因素出發,好好地聆聽、同理與反映,並給予真誠的情緒支持,陪伴病人找回自己內在的力量,重建那份被暫時遺忘的能力。透過社工師的「同在」,病人有機會去思考如何面對當前的問題、如何發掘及善用自己周邊的支持,以及連結資源解決困境。

你是不是在低潮時,也容易忘了自己的優勢?別忘了提醒自己、肯定自己,也可以看看自己如何走到今天,找回屬於你的獨特優勢!(本文為保護當事人採用化名,案例內容經過改編)

社會工作室 高社工師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