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消息

:::

疫情訊息

內容下載:

 

腸病毒進入流行期且流感疫情持續、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延至6/30;出現今年茲卡、日本腦炎、新型A型流感(H1N2v)首例病例;COVID-19社區防疫政策調整;墨西哥發生疑似真菌性腦膜炎群聚感染事件,籲請醫療機構及民眾共同重視落實手術安全

疫情概要

  1. 流感病毒持續於社區活動,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擴大用藥措施再延長至2023年6月30日止(2023-05-23)
  2. 國內腸病毒進入流行期,請嬰幼兒家長及教托育機構注意防範,並注意幼兒重症前兆病徵;另上週新增2例流感重症死亡案例,提醒民眾仍應注意,如有呼吸道症狀、發紺等流感危險徵兆,應戴口罩儘速就醫,掌握治療契機。(2023-05-09)
  3. 國內出現第3例自呼吸道疾病病人中分離出H1N2v流感病毒案例,病患已痊癒,疾管署呼籲民眾做好個人健康管理(2023-05-11)
  4. COVID-19疫情上升,社區防疫政策調整(2023-05-20、05-23)
  5. 今年出現首2例境外移入茲卡確定病例,請民眾前往流行地區請加強防蚊措施(2023-05-09)
  6. 國內出現今年首例日本腦炎病例,請民眾落實防蚊並按時完成家中適齡幼兒之疫苗接種(2023-05-10)
  7. 因應墨西哥馬塔摩洛斯(Matamoros)發生疑似真菌性腦膜炎群聚感染事件,籲請醫療機構及民眾共同重視落實手術安全(2023-05-23)

流感及新型A型流感

發佈日期:2023-05-09、05-11、05-23

  • 疾病管制署表示,一名流感輕症病患之呼吸道檢體分離出H1N2v流感病毒,個案近期無出國旅遊史,疫調後有豬隻接觸史,應屬散發個案,與國際過去案例類似,無證據顯示有人傳人現象。
  • 防範新型A型流感,民眾應遵守「5要6不」原則,「5要」:肉類及蛋要熟食、要以肥皂澈底洗手、出現症狀,要戴口罩速就醫並告知職業及接觸史、與禽畜長期接觸者要接種流感疫苗、要均衡飲食及適當運動;「6不」:不生食禽鳥蛋類或製品、不走私及購買來路不明肉品、不接觸或餵食禽畜、不野放及隨意丟棄禽畜、不將飼養禽畜與其他禽畜混居、不去空氣不流通或人潮壅擠的場所。
  • 近期流感病毒活動上升,另考量隨多數人接種本季流感疫苗已逾5個月致保護力逐漸下降,且自4月17日起口罩政策鬆綁,預期流感疫情將持續至6月,故再延長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使用條件「有類流感症狀,且家人/同事/同班同學有類流感發病者」適用期限至本(112)年6月30日止。
  • 民眾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同時提醒醫師,如遇病人符合公費流感抗病毒藥劑用藥條件,不需流感快篩,即可開立公費藥劑,以掌握治療黃金時間,降低重症風險。

腸病毒

發佈日期:2023-05-09

  • 疾管署指出,上週新增1例腸病毒71型輕症病例,今年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病例累計3例,分別感染腸病毒D68型、克沙奇A6型、伊科病毒21型,均為5歲以下幼童。監測資料顯示,近期腸病毒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預期今年可能為多型別流行。
  • 腸病毒傳染力極強,在人與人密切接觸、互動頻繁的處所,如家庭、校園及安親班等地方最容易傳播,多型別流行重複感染風險提高,請民眾提高警覺,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衛生,落實正確勤洗手以及環境清消,以降低腸病毒感染風險;另由於大人感染腸病毒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容易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家中小孩,因此提醒大人工作返家務必先更衣,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以避免腸病毒危害幼兒健康。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

發佈日期:2023-05-20、05-23

  • COVID-19抗病毒藥物儲備充足,確診之高風險民眾如符合條件,可依醫師評估開立藥物進行治療(2023-05-20)
  • 自112年5月31日起醫療機構、醫事機構、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佩戴口罩指定場所;另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服務對象維持快篩頻率為每週一次,定期篩檢措施至6月30日止(2023-05-23)
  • COVID-19疫情上升,上週平均每日新增204例COVID-19本土個案(併發症)。籲請尚未完成3劑COVID-19疫苗接種之65歲以上長者及早完成接種;另各地方政府亦將自5月24日起提供500元(含)以下衛教品,鼓勵長者踴躍接種。(2023-05-23)

茲卡病毒感染症

發佈日期:2023-05-09

  •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2023年首2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兩人一同前往馬爾地夫旅遊,返台後因發燒、喉嚨痛、出疹、骨頭肌肉痠痛等症狀就醫,經醫院通報檢驗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
  • 一般成人感染茲卡病毒後症狀輕微,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後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或死亡,提醒孕婦及計劃懷孕婦女暫緩前往茲卡病毒流行地區;民眾如需前往,應做好防蚊措施。自流行地區返國後,無論是否出現疑似症狀,男性在3個月內及女性在2個月內均應使用保險套,採取安全性行為,或避免性行為,男性之性伴侶若為孕婦,則性行為時應戴保險套或避免性行為至性伴侶分娩。另請落實自主防蚊措施至少3週,暫緩捐血至少1個月。
  • 流行地區詳參疾管署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

日本腦炎

發佈日期:2023-05-10

  • 疾病管制署公布國內2023年首例日本腦炎確定病例。個案平日活動地點以住家周圍為主,住家附近有雞舍、鴿舍、豬舍及水田等高風險場所,研判於居住地附近感染可能性較高。
  • 臺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在臺灣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大部分的人感染日本腦炎無明顯症狀,有症狀者會有頭痛、發燒等症狀,嚴重則可能出現意識改變、對人時地不能辨別、全身無力等,甚至昏迷或死亡。
  • 儘量避免於病媒蚊吸血高峰時段,在病媒蚊高風險環境附近活動;如果無法避免,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於身體裸露處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藥劑。
  • 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為接種日本腦炎疫苗,提醒民眾應按時帶家中適齡幼兒至各地衛生所或合約院所接種疫苗。此外,住家或活動地鄰近豬舍、水稻田等高風險環境的民眾應落實防蚊,如自覺有感染風險的成人,可前往旅遊醫學門診評估自費接種疫苗。

真菌性腦膜炎

發佈日期:2023-05-23

  1. 美國CDC針對前往墨西哥進行外科處置的醫療旅遊發布警示。近期發現從墨西哥馬塔摩洛斯(Matamoros)返回美國的人當中,有疑似真菌性腦膜炎群聚感染情形,這些病人都曾經於當地的診所(包括River Side Surgical Center及Clinica K-3)接受採取硬脊膜外麻醉(epidural anesthesia)方式的美容醫學手術。此次真菌性腦膜炎目前感染病原未明,但不具有傳染性,不會經由人與人間傳播擴散。
  2. 美國CDC建議民眾如果有預定前往馬塔摩洛斯接受美容醫學手術,在致病原因尚未釐清前,應延後或取消手術預約;並呼籲在今年1月1日起曾經前往馬塔摩洛斯接受手術的民眾,應注意自身健康狀況,如果出現疑似腦膜炎症狀(如發燒、頭痛、頸部僵直、噁心、嘔吐、意識模糊、畏光等),應儘速前往醫院就醫,並告知醫師相關旅遊史及所接受的醫療處置,以利儘速接受適當的治療。並請醫療機構提高警覺,於診療病人時,落實詢問相關主訴及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料,早期診斷及治療。
  3. 手術感染可能對病人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甚至造成失能、死亡的風險,各國已將提升手術安全列為醫療品質重點項目;疾管署藉此呼籲醫療機構共同重視落實手術安全的重要性,包括無菌措施、麻醉照護、安全注射行為及感染管制措施等,以預防或降低手術感染的風險。

~臺大醫院感染管制中心關心您~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