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性早熟 女孩在8歲以前出現乳房發育,乳暈下方觸摸到硬塊、陰腋毛發育甚至初經來潮;而男孩在9歲以前出現睪丸變大、變聲等等的第二性徵,即稱為性早熟。一般來說,女孩性早熟的比例約為男孩的5至10倍,且90%以上於檢查後找不到任何病理性的原因。相反的,男孩性早熟有病理性原因的比例比女孩高很多,且男孩一開始的第二性徵常是睪丸變大,不易被父母察覺。因此,需要父母留心,若發現家中男孩有性早熟的問題,更需要及早就醫。 除了注意性徵發育外,父母也可將孩童每學期在學校測量的身高體重標記到臺灣兒童的身高體重表內,如果生長曲線突然加快,跨了1-2個百分位,這也可能是性早熟的徵兆。可以找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避免提早向前衝的身高,最後成了矮人一截的遺憾。 性早熟可分為中樞性及周邊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是因為掌管我們生長發育的系統「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提早活化,造成性荷爾蒙分泌,促使孩童的身體開始發育。絕大部分原因不明且腦部結構無異常,但少數是因腦部出現腫瘤或病變,而有一小部分是因為基因變異造成。相反的,周邊性性早熟則不是因下視丘-腦下垂體-性腺軸活化產生性荷爾蒙所造成,而是外源性,例如暴露到含有性荷爾蒙的乳液、精油、食品,或是體內有分泌性荷爾蒙的腫瘤所導致的。 臨床案例分享、性早熟的各種可能 案例1 小葵是個1歲的小女孩,一天媽媽發現小葵的尿布上出現紅色像月經一樣的東西,因此帶她到醫院求診。在幫小葵進行身體檢查時,發現小葵兩側乳房都有摸到硬塊。超音波檢查發現小葵的子宮很大且內膜很厚,兩側卵巢無明顯的濾泡。骨齡比實際年齡快了1歲。抽血檢查判斷小葵為周邊性性早熟。後來媽媽提到為了讓小葵的異位性皮膚炎能得到改善,3個月前在網路社團上購買了一款乳液天天幫她塗抹。在請媽媽停止擦拭後,乳房下的硬塊漸漸消失,同時也再沒有月經。之後追蹤子宮大小也有縮小,骨齡也沒有再更往前進展。半年後,此產品被檢驗出含有女性荷爾蒙因而導致小孩性早熟。 案例2 小語在7歲7個月時被發現有左側胸部發育,於是在8歲4個月時被帶至門診就診,當時骨齡在10歲到11歲之間。在接受刺激反應的血液檢查後診斷為中樞性性早熟。小語在接受腦部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有個巨大的蜘蛛膜囊腫並且壓迫到下視丘及腦下垂體。小語隨後被轉介至神經外科接受囊腫引流手術,術後的追蹤發現骨齡沒有再往前更快速進展。 性早熟的評估和診斷 若孩子因懷疑性早熟而被帶至門診求診時,醫師會視個案狀況進行以下的檢查。
發生性早熟就一定表示會矮嗎? 不是所有的性早熟就表示最終身高一定很矮。每個人的成人身高,是在生長板關閉前每年成長的公分數的總和。雖然性早熟的孩童通常會伴隨骨齡超前,生長板提前閉合而壓縮了長高的時間,易有身材矮小的問題;但並不是所有性早熟的孩童身高都一定會有問題。因為這些孩童如果骨齡沒有超前,又或雖然骨齡超前但是每年長高的公分數是足夠的,他們的最終身高通常是不會有問題的。 發生性早熟就需要治療嗎? 被診斷為性早熟「不」表示一定需要治療,但需要定期追蹤。性早熟兒童是否接受治療,主要取決於性早熟的成因、進展速度及兒童與家屬意願。若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性早熟,通常會需要積極治療處理,當導致性早熟之疾病緩解或獲得控制後,性早熟通常會隨之緩解。若非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性早熟,則會須定期追蹤生長發育及骨齡的進展速度,若疾病進展過快且影響到最終身高,或是女孩初經來潮的時間太早,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展,可以在醫師和孩童與家屬雙方討論同意後,決定是否進行治療。 針對中樞性性早熟的治療,臺灣目前的第一線藥物為針劑型的性釋素類似物(GnRHa)。打針對於孩童來說通常有心理壓力與生理疼痛需要克服。而且性早熟是一慢性問題,並非打一針就可以解決,至少需要1-2年。因此,建議在和醫師以及孩童充分討論並且了解其作用/副作用後,共同決定是否進行治療。 如何預防性早熟 不希望孩子青春期過早啟動,可以把握以下原則:
結語 如果女生不到8歲、男生不到9歲就出現第二性徵,或生長曲線跨越了2個區間,都應找兒童內分泌科醫師評估。多數孩童在經過評估、定期追蹤後是沒有問題的。平日只要注意控制飲食體重、適度運動以及避免外來的環境荷爾蒙後,就能健康快樂成長而不需額外的治療。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