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專欄

:::
孕期飲食注意事項
內容下載:
 

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和自身的健康息息相關,女性在懷孕期間的飲食更是會影響孕期健康、生產安全、胎兒健康等等。懷孕期間除了要補充一些特定的營養素之外,基本的飲食型態也很重要。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減少高危險妊娠的發生,對於媽媽及寶寶的預後都有好處。雖然孕期營養在各個不同國家都有建議的指引可以參考,但是因為各個國家地區的飲食習慣及食物內容不同,所以很難訂出一個標準的飲食指引。大原則來說,建議食物的內容盡量多元化、多種類;補充足夠的水分;攝取足夠的能量;足夠的蔬菜水果、全穀類、蛋白質;以及避免在孕期增加過多的體重或是攝入過多的反式或飽和脂肪。

足夠的能量

孕前正常BMI的孕婦(BMI 18.5-25kg/m2),第一孕期按照平時飲食習慣即可,不需要增加能量攝取;第二孕期及第三孕期可漸進每天增加250-500大卡的能量。孕期BMI較低的孕婦目前沒有明確建議增加多少熱量的攝取,但仍建議遵循基本的原則:均衡飲食。孕前BMI較高的孕婦,尤其是BMI高於30kg/m2的孕婦,建議整個孕期的體重增加不要超過5公斤。

宏量營養素(Macronutrition)

懷孕期間,每日的能量來源中,宏量元素的比例建議約為

  • 蛋白質20~30 %(約每日71g,或1.1g/Kg,建議優質蛋白,避免加工食物)
  • 脂肪20~35 %(包含DHA,EPA,Omega-3 oil;避免飽和脂肪、反式脂肪)
  • 碳水化合物(含膳食纖維)45~65 %(約每日175g,其中含膳食纖維至少28g,建議全穀類,避免高能量精緻澱粉類)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懷孕期間不建議高蛋白飲食,避免產生孕婦及胎兒的併發症。

足夠的水分(Adequate Hydration)

懷孕期間攝取足夠的水分可以減少自發性流產,以及早產(late preterm)的風險。建議每日增加約750ml-1000ml的水分攝取,或是每日3000ml左右的水分(包含飲食裡的水分)。但是要避免含糖飲料或果汁。

微量營養素(Micronutrition)

  • 維生素A(Vitamin A):缺乏的族群才需要補充,孕期應避免攝取過量的維生素A,會增加致畸胎性的風險。
  • 維生素D(Vitamin D):每天補充400-600IU,或抽血結果小於50 nmol/L再建議補充。適量的補充維生素D,可以降低胎兒出生體重過低的風險,並且不會增加媽媽或寶寶的併發症。維生素D為脂溶性,為了避免產生毒性,懷孕期間最高不建議超過每日4000 IU。
  • 維生素E(Vitamin E):有小型的研究顯示,補充維生素E + 鎂的綜合製劑,似乎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glycemic control),以及脂肪分析(lipid profiles)。但是目前仍然需要更嚴謹的研究及科學證據證明其正確性。另外,對於可能的作用機制,長期的影響,也仍然未知。所以目前各個國家的指引並不建議常規的補充維生素E。
  • 維生素C(Vitamin C):維生素C可幫助鐵離子吸收。孕期維生素C缺乏可能會增加貧血或缺血性胎盤疾病。但是補充過量的維生素C亦可能造成其他傷害,所以目前各個國家的指引並不建議常規的補充維生素C。
  • 葉酸(Folic acid):建議第一孕期每日至少補充0.4 mg(0.4- 0.8 mg/day),可預防並降低神經管缺損的風險。
  • 鐵(Iron):孕期鐵離子缺乏可能增加胎兒低體重以及早產的風險。孕期貧血已經被證實對於胎兒有許多負面的影響。但是孕婦體內若有過量的鐵蛋白亦會增加懷孕的風險,例如增加妊娠糖尿病的機率。明確可知,體內鐵離子的影響是U型,缺乏或超過都有害。目前較多國家的每日建議補充量約16-20mg,或是間歇性每周補充120mg;但若有證據顯示嚴重缺鐵性貧血,最高可每日補充60 mg(視缺鐵性貧血嚴重度增減)
  • 鈣(Calcium):第二孕期及第三孕期建議每日補充1.5- 2g的鈣質營養品,尤其針對高風險族群:譬如低經濟狀況、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孕期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LMWH)、乳醣不耐症、或因其他個人因素不攝取奶類的孕婦。對於缺乏鈣質的族群,補充足夠的鈣質可以降低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新生兒併發症以及早產的風險。
  • 鎂(Magnesium):鎂離子在各種細胞代謝循環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有研究觀察到,對於缺乏鎂的族群,補充足夠的鎂離子可能減少胎兒生長遲滯、妊娠高血壓、子癲前症、早產、妊娠糖尿病以及腿部抽筋的風險。但是因目前研究證據不足,各個國家的指引並未建議常規補充鎂製劑。
  • 鋅(Zinc):孕婦有較高的風險缺乏鋅。在妊娠糖尿病的族群中,補充維生素E + 鋅,似乎也可以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glycemic control),以及脂肪分析(lipid profiles)。但是仍然需要更嚴謹的研究及科學證據證明。目前比較建議腸胃道系統疾病患者、高劑量鐵劑補充者以及素食者(高植酸鹽飲食者,phytates)補充。
  • 膽鹼和碘(Choline and Iodine):膽鹼和碘對於胎兒腦部的發育很重要。建議孕期補充含豐富膽鹽及碘鹽的食物(膽鹽:奶製品、肉類、蛋黃;碘鹽:紫菜、海帶、含碘鹽)。但不特別建議補充營養品。
  • - 益生菌(Probiotics):較早的部分研究顯示,媽媽腸胃道、陰道以及胎盤的菌叢,可能會影響懷孕。部分研究顯示,補充益生菌可能可以預防子癲前症、妊娠糖尿病、陰道感染、媽媽寶寶體重增加以及過敏性疾病。但近期大型文獻回顧顯示,補充益生菌並沒有明確的好處或壞處。所以目前不特別建議補充。
  • 咖啡因(Caffeine):攝取量建議每日少於200-300mg(約一杯濃縮咖啡或中杯的美式咖啡,或1400ml的茶)。孕期攝取過多的咖啡因可能會增加胎兒生長遲滯、早產,或流產的風險。

參考資料

  • Nutrition in Pregnancy: Major Guidelines • CME Review Article
  • OBSTETRICAL AND GYNECOLOGICAL SURVEY. Volume 75, Number 11. 2020

延伸閱讀



婦產部主治醫師 楊博凱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