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日憂鬱(在兒童或青少年可為易怒心情)
- 失去興趣與快樂心情
- 體重、食慾大增或劇減(如1個月內體重變化量5%)
- 失眠或嗜睡
- 精神運動性激動或遲滯
- 失去活力及勞累疲倦
- 無價值感或有不合宜罪惡感
- 思考能力、專注能力或決斷力減退
- 有死亡想法、自殺意念或自殺嘗試
而除了專業的診斷,一般民眾也可自行上網搜尋相關的自評問卷,例如由李明濱教授等人研發的「心情溫度計」做簡單的自我評估,如發現自我評量的分數過高,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的協助。
前言
常聽到社會大眾對於憂鬱症存在錯誤的認知,有些人認為罹患憂鬱症是因為本身的「不知足」,或是叫憂鬱症患者凡事要想開一點、看開一點,但對於憂鬱症患者而言真的知足就會常樂嗎?
其實這樣錯誤的認知直到近代的一百多年,才經由腦部影像學及神經生理學的證實,憂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症,也因為憂鬱症好發於20歲至40歲的青壯年時期,因此如不早期診斷並接受專業的治療,勢必會影響患者的學業及工作等多方面的功能,這些因為個人生產力下降及醫療成本的負擔,世界衛生組織預估2030年時,憂鬱症將會取代癌症及一些慢性疾病,成為社會負擔第一名的疾病,但這些事實往往被社會大眾所忽略。 憂鬱症是什麼
現今社會的生活壓力大,舉凡學業、工作及感情等問題常讓人感到失落,當遇到挫折及不如意的事情心情難免會沮喪及低落,我們接受這樣的情緒變化是正常反應,但是這樣憂鬱的情緒如果持續過久無法平復,甚至於影響到日常生活功能或出現負面想法及念頭,則需尋求專業精神科醫師,評估是否有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所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所列,對於憂鬱症的診斷標準中所描述,其相關特徵性症狀共有下列9項,若符合五個或五個以上症狀且持續兩週以上,就有可能罹患憂鬱症(須先排除服用藥物、濫用物質、身體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造成):
而除了專業的診斷,一般民眾也可自行上網搜尋相關的自評問卷,例如由李明濱教授等人研發的「心情溫度計」做簡單的自我評估,如發現自我評量的分數過高,建議尋求專業精神科的協助。 憂鬱症的成因
根據研究指出,憂鬱症的成因是一個多重因素所導致的疾病,可能的原因包括:
憂鬱症的治療
目前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可以分為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及其他治療(電痙攣治療、經顱磁刺激術)等,而選擇的考量點主要是以憂鬱症的嚴重度、有無身體疾病共病、社會心理問題及過去的治療經驗等。
自助小妙方
|
護理部護理長 李石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