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花絮

:::
看見生命的堅強與脆弱
內容下載:
 

在精神科領域從事臨床社工服務二十餘年,長期貼近與觀察人生百態,陪伴病友治療的歷程,細細體會著生命故事的酸甜苦澀。

小琳是一個慢性化思覺失調症的患者,生病已近三十年,與母親相依為命,沒有親友互相往來。高齡八十歲的母親照顧小琳日常生活起居,獨自扛起「甜蜜的負荷」,無怨無悔、甘之如飴。小琳本性善良乖巧聽話,雖無法獨立在外工作,在家是母親的好幫手,主動協助母親做簡單家務,陪同母親外出購物貼心幫忙提重物,看到熟悉的鄰居也會點頭微笑。在母親的眼裡,年近五十歲的小琳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

嚴峻的疫情徹底打亂所有人的步調,小琳與母親也不例外,對周遭漸築起防備心。小琳日前因新冠肺炎確診需要居家隔離,長時間被限制在家不能出門,精神科用藥中斷,情緒漸趨不穩,人際關係變得敏感多疑,惱人的幻聽也跟著出現,解除隔離後在大街上與人吵架,被路人報警送醫治療。母親經通知趕忙到院,與母親接觸過的團隊人員,與其談話片刻,不難發現母親的表達也不對勁:講話不斷迂迴重覆,話一說完馬上就忘了,甚至一直弄不清現在的時刻與自己身在何處。但母親即使忘東忘西,沒有忘記對自己孩子的愛,在防疫管控規範下,面對團隊人員輪番趨前、接連勸說先返家休息的建議,母親絲毫不為所動。

在陪伴母親的過程中,母親終吐露內心深處之不安,其實早已察覺近來記性明顯變差了,同理支持母親的不容易,回饋女兒在病房內接受醫療照護的安好,請母親放心,也鼓勵母親要保重身體,後續才能再好好照顧女兒,取得信任下慢慢引導母親回家。但固執的母親好不容易返家休息,隔日硬是靠著一路問路及善心人士指引找到醫院的地點,又排除萬難的來到病房門口,之後幾乎天天帶來小琳最愛的大蘋果與零食點心,就在病房外守候著。看見母親的愛風雨無阻,即便高齡滄桑又步履蹣跚,卻勇敢堅強充滿力量。小琳的母親跨越疫情、天候、時間、空間、體力、記性等重重限制,日日在病房外等著小琳出院。我的驚訝之情褪去後,敬佩之心油然而生,母愛的力量實在讓人肅然起敬。

與病房資深護理師合作,進一步運用善款鼓勵小琳每天在固定時段打電話回家報平安,撫慰母女相隔兩地之思念。因家庭內部支持堪慮,持續關懷母親,並從日常生活的現實層面討論中,讓自認堅強的母親再次看見脆弱處,從脆弱處再次看見自己努力挺住的堅強,鬆動原有的抗拒與矜持後,母親終鬆口願意讓外部資源進入家門,「身心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整合服務」(註:針對35歲以上且與60歲以上主要照顧者居住於社區之身心障礙者提供相關支持服務)合力接住這個已搖搖欲墜的雙老家庭,穩固母愛的力量。

好不容易等到出院日,母親早早就在病房外守候著。有別於初入院時的慌亂,小琳容光煥發踩著穩健的步伐並牽起母親的手,兩人一路攜手回家。生命本無常,大自然的定律下,我們在變動中努力找到一個平衡點。小草看似脆弱,勁風中挺立不倒,歷經疫情老病等重重考驗依然堅韌,終能跨越限制努力迎向希望。(為保護當事人採用化名,內容經過改編)

社會工作室社會工作師 李俐俐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