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企劃

 

:::
天然ㄟ尚好??
為什麼冰淇淋會殘留致癌物質環氧乙烷呢?
內容下載:
 
臺灣酷夏既炎熱又潮濕難耐,這時,如果來一球冰涼綿密的冰淇淋含入口中,馬上就可讓人從頭沁涼到心窩裡。不過,您是否注意到最近國內外一則食安新聞讓人既驚訝又一頭霧水:有關於知名品牌冰淇淋裡驗出致癌物質環氧乙烷。乍聽到環氧乙烷,總以為這是只會在化工界才出現的物質,那為什麼會在冰淇淋中被發現呢?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冰淇淋的製造原理。冰淇淋主要成分為「乳脂肪」和「水」,另外添加各種配料,包括:醣類、乳化劑、安定劑、香料、色素等混合而成。其中的安定劑指的是一種膠體,目的是為避免水在持續低溫下變成 大冰晶,產生的顆粒或碎冰造成口感不佳,並且讓冰淇淋形狀固定,維持其黏度及綿密口感,所以需要添加安定劑。然而,可以做為安定劑的品項很多,有天然的食材,也有人工合成的添加物。這次發生問題的冰淇淋安定劑就 出在民眾追求的天然食材—「刺槐豆膠(locust bean gum)」身上。刺槐是一種豆科植物,刺槐豆膠即是從它的豆仁萃取提煉出來。由於天然植物會生病,人們為了消除豆子及豆莢上的寄生蟲,所以使用環氧乙烷當消毒劑;再加上近期歐盟希望消除食品中沙門氏桿菌,於是便施予更高濃度劑量的環氧乙烷消毒,倘若使用在其他堅果核桃類食品消毒,環氧乙烷氣體可能會(能夠)自然揮發掉,但因冰淇淋製作需在低溫高壓環境中,於是消毒過程中氣體揮發不完全,導致殘留在豆膠上,於是就進入了食品製程中,污染了冰淇淋。


 其實,在食品當中驗出環氧乙烷已不是第一次。在2020年從印度銷往歐洲的芝麻原料中,就曾驗出環氧乙烷殘留量高於8mg/kg,食品風暴席捲歐洲大陸,致使近20多個國家紛紛召回相關產品,而歐盟也因此訂定容許限值為0.05 mg/kg(=0.05ppm)。另外,在今(2022)年7月我國食藥署多次公告在邊境查驗到多款知名印尼及越南泡麵,驗出環氧乙烷殘留,最後全數退運銷毀,可見得環氧乙烷已悄悄走進我們日常食品當中。


究竟環氧乙烷(Ethylene oxide,縮寫EO, ETO)是什麼呢?它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2H4O,分子量小、無色、可燃、沸點低,常溫常壓下為氣體。由於它的化學結構不穩定,所以活性大,容易起化學反應。環氧乙烷平時在化工產業中廣泛被使用,可做為抗凍劑、清潔劑。另外,也會使用在醫療設備及器材(口罩)的消毒,以及農作物的滅菌,例如控制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微生物污染。臺灣目前對於勞工作業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容許暴露標準,環氧乙烷容許濃度-八小時日時量平均容許濃度(PEL-TWA)為1ppm,在毒理學方面,環氧乙烷已被認定為人類致癌物質(IARC Group 1第一類致癌物),它會藉由皮膚及呼吸道吸收,超過平均容許濃度可能刺激呼吸道及眼睛粘膜,進而造成中樞及周邊神經傷害,導致罹患血液及淋巴癌風險,甚至造成基因突變及生殖危害。


 既然知道環氧乙烷為危害人體有害物質,本就不應該殘留在食物當中,那我們該如何預防環氧乙烷污染食物呢?首先,食品業者應善盡社會責任做好自主管理,合法使用環氧乙烷做為原料食材的消毒滅菌劑後,應確保氣體完全揮發不再殘留於食品中,方能再進入下一階段食品製程。再來,呼籲政府(衛福部食藥署)應積極查驗各類食品中殘留劑量,務必在消費者採購前已做好完全的把關。最後,建議消費者本身改變崇尚自然食材的迷思,人工食品添加物其實是更純化、更容易管控的化學結構,在飲食過程中相對單純,而天然的添加物往往需要繁雜地去蕪存菁,結果反而提高食安風險,就像冰淇淋裡使用了天然的刺槐豆膠,卻意外被殘留的環氧乙烷所污染,所以天然ㄟ不一定尚好,民眾未來在挑選食材方面,建議能多面向思考選擇。


口述/資料提供:臺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暨腎臟科主治醫師 姜至剛
採訪/撰稿:公共事務室專員 黃崇惠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