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園地

:::
透析病友的日常生活照顧
內容下載:
 
對透析病友來說,體重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課題,過與不及都會造成不適。此文章教導您如何評估是否達到理想適當的乾體重、透析時不適症狀處理方式和日常生活上需注意的事項。


乾體重的控制
  • (一)何謂乾體重:經由血液透析治療移除體內多餘水分後所達到的體重,又稱血液透析病人的理想體重。乾體重是隨著身體狀況及胖瘦做調整,並非固定不變。
  • (二)如何知道乾體重:乾體重都是在調整中定下來的,會藉由一些指標來評估是否達到乾體重。一般可透過①胸部聽診:有無水氣聲(肺囉音),②下肢觸診:四肢有無水腫,③胸部X光:看心臟大小和胸廓比例,即比較心臟大小和整個胸廓比例,正常應小於55%。
  • (三)透析後低於乾體重(洗太亁)的症狀:低血壓、頭暈、耳鳴、抽筋等。
  • (四)透析後高於乾體重(水脫太少)的症狀:高血壓、腳水腫、呼吸喘、肺積水等。
  • (五)每年定期追蹤心電圖及胸部X光。


透析過程中不適症狀及處理方法
  • (一)透析過程不適之症狀會有:透析中低血壓、抽筋、噁心嘔吐、頭痛頭暈、腹痛、胸痛、感覺搔癢、意識昏迷等。
  • (二)較易誘發透析低血壓的因素:體重秤錯(多報)、透析間體重增加大於5%、縮短透析時間、乾體重設定太低等。
  • (三)透析過程低血壓的處理方法:採頭低腳高姿勢、暫停脫水、使用藥物、給予靜脈輸液、氧氣使用等。
  • (四)預防透析過程低血壓的方法:改善貧血、改善心臟功能、服用升壓藥物、避免透析日服用降血壓藥物、避免透析間進食。


日常生活的照顧
  • (一)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請勿自行調整血液透析的次數。
  • (二)按時測量血壓並記錄,正確的服用藥物〈請依醫師指示服藥〉。
  • (三)養成按時測量體重的習慣,注意飲食和水分的攝取,每次透析脫水量勿大於乾體重(理想體重)的5%。如:乾體重70公斤,脫水量勿大於3.5公斤。
  • (四)養成按時排便習慣,避免便秘(排便可排除一部分的鉀離子),必要時請醫師開軟便劑服用。
  • (五)預防感染,需注意瘻管、傷口保護,若傷口出現紅、腫、熱、痛等情形,立即告知醫護人員處理。
  • (六)自我觀察是否有出血情形,如:大小便顏色、結膜有無出血點、皮膚有無瘀斑等。
  • (七)如有使用抗凝血劑,身體避免碰撞,拔牙前需先告知醫護人員。
  • (八)保持心情愉快,且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
  • (九)居家生活如有任何不適情形,應立即與洗腎中心聯絡處理。
  • (十)適當運動:每週至少3次,每次30~40分鐘。運動可以增加體力,降低血脂與血糖、穩定血壓、促進流汗。但不要做激烈運動,把握不硬撐、適度、隨時休息等原則。適合做的運動有游泳、騎腳踏車、慢跑、走路、練外丹功、太極拳、氣功等;會讓血壓升高的運動有舉重、短跑、跳繩等要避免。年紀大的病友只要每天散步或走路30分鐘以上,即會對身體及心臟血管健康有幫助。



護理部護理師 謝易玲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