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不良性貧血是指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破壞或抑制,導致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等血球有減少情況。再生不良性貧血與某些癌症和癌症治療有關,但它並不是癌症,這疾病有嚴重感染的風險,如果不治療可能死於感染或出血,國外文獻統計此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1年內約70%),20歲以下病童的總體5年存活率約為80%。
每年每五十萬人中約有1~2人發病,男孩、女孩發生機率是相等的。再生不良性貧血造成的原因分為先天性或後天性:(一)先天性:約20%的致病因素與體染色體遺傳相關,如范康尼氏貧血(Fanconi
anemia)、家族再生不良性貧血(Estern-dameshek型)和Shwachman-Diamond症候群等,其中范康尼氏貧血在兒童時期就會出現血球細胞減少及多重先天異常,孩童可能會有生長遲緩的現象。(二)後天性:可能因為一些不明原因或藥物、毒物(如殺蟲劑、染劑等)、放射線的輻射及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等原因造成。
再生不良性貧血所產生的症狀與血球降低程度有關:(一)紅血球減少:會有貧血現象,容易疲倦、臉色蒼白、心跳加快,有時會有呼吸急促症狀。(二)白血球減少:容易有細菌、病毒或黴菌感染,可能有發燒、皮膚或肺部感染,嚴重者可能會引起敗血症。(三)血小板減少:可在皮膚、黏膜、皮下組織等處發現有出血、大片瘀青、瘀血、流鼻血、牙齦出血等情形,青春期女生可能會有月經量增加;甚至當血小板數目特別少時,可能有腦內出血、腹腔出血等情況。
孩童經由看診時醫師發現有貧血或出血症狀時,經由抽血檢查,發現紅血球、白血球或血小板等血球不正常降低,進一步需接受骨髓穿刺及骨髓切片檢查來確認診斷,另外需要時也會考慮做基因學或染色體相關檢查。目前這疾病治療會依血球減少的種類給予不同血品的輸血治療,並針對感染給予抗生素治療。再生不良性貧血可能與免疫機能失調有關,因此會使用抗胸腺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免疫抑制劑(如環孢靈)或類固醇等治療,目前會加上Revolade(返利凝)一同治療。醫師依病情嚴重度或藥物治療狀況,會與家屬討論有關骨髓移植治療的需要性。
孩童定期門診追蹤並監測血液檢查是非常重要的功課。在居家照顧需注意的事項與各項血球功能降低有關,如:
參考資料
解答
圖一、飲食的選擇依循「低微生物飲食」:食物以新鮮、清潔及煮熟為原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