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蜂窩性組織炎(英文:cellulitis),為一種常見的皮膚及軟組織感染。主要的成因為細菌感染,而最常見的致病菌為革蘭氏陽性菌,如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這些細菌其實平常就生存在我們的皮膚表面,但因為皮膚屏障阻隔的關係,它們並不會造成感染,和我們相安無事,這樣的現象稱為聚生(colonization)。然而當特定情況發生時,可能是因為刮鬍子、外傷、剪指甲,或是皮膚已有既存傷口等原因,導致細菌突破皮膚屏障,進入更深層的皮下脂肪和組織時,就會導致感染。主要的症狀包括患部的發紅、熱感、腫脹、疼痛、組織發炎及水腫等等,受感染的部位會呈現一整片紅腫、微凸起,輕壓有疼痛感的情形。嚴重者也可能會有全身性的感染反應如發燒、全身發抖、冷顫等等。
某些病人可能會較健康民眾更容易得到蜂窩性組織炎,常見危險因子如下:
- 肥胖。
- 免疫力較差之病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愛滋)患者、器官移植或是自體免疫疾病而有在服用免疫抑制劑之病人、糖尿病病人。
- 原本皮膚的狀態已經有異常者:曬傷、濕疹、乾癬或是香港腳等等。
治療
一般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都是以抗生素為主,普通都是門診治療,口服抗生素7~14天,較嚴重者可能會延長使用抗生素的天數、甚至是住院治療、使用靜脈輸注的抗生素等等。從現有的抗生素選擇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的臨床情況,如肝腎功能、感染表徵等等,選出最適合的抗生素治療,也可能會併用兩種不同機轉抗生素的情形。以下列出本院門診常用之口服治療常用的抗生素種類及介紹。
第一代頭孢菌素(1st generation Cephalosporin)
- 常用品項:信保欣膠囊Cephalexin 250 毫克/膠囊(cephalexin)
- 第一代的頭孢菌素對於表皮常見的菌種都有非常好的感受性,且副作用較少,安全性相對較高,目前被列為一線治療蜂窩性組織炎的藥物。一般服藥頻率為每天3至4次。
- 副作用:偶有腸胃不適、部分人可能會有過敏反應(皮膚發癢、紅疹、血管水腫及呼吸困難等)
- 用藥注意事項:若有腸胃不適的狀況發生,可以在飯後服用、或是和食物併服。
口服青黴素(Oral Penicillin groups)
- 常用品項:諾快寧膜衣錠Curam 1000 毫克/錠(amoxicillin 875 毫克/ clavulanic acid 125 毫克/錠)
- 口服的青黴素類抗生素具有廣效的抗菌譜,對於皮膚常見的菌種具有活性,也適合用於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一般服藥頻率為每天1至2次。
- 副作用:常見為腸胃道不適、腹瀉、噁心嘔吐、部分人可能會有過敏反應(皮膚發癢、紅疹、血管水腫及呼吸困難等等)
- 用藥注意事項:與食物併服或是飯後服用可以減輕腸胃道的副作用;諾快寧膜衣錠的味道不佳,不建議咀嚼或是磨碎服用;剝半後極容易潮解,建議剝半後之剩餘藥物立即放入夾鏈袋保存。
克林黴素(Clindamycin)
- 常用品項:利達信黴素Lindacin 150 毫克/膠囊(clindamycin)
- 克林黴素對於表皮常見的細菌菌種都有活性,對於一些少見的厭氧菌也具有抗菌能力,若是病人對於上述的青黴素類、頭孢菌素類的抗生素過敏,克林黴素即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一般服藥頻率為每天2至4次。
- 副作用:偶有腸胃不適、喉嚨痛/癢、部分人可能會有過敏反應(皮膚發癢、紅疹、血管水腫及呼吸困難等等)
- 用藥注意事項:建議服藥時配一大杯溫開水,以防止藥物黏於喉嚨造成發癢、發炎等不適。
磺胺類抗生素(Sulfonamides)
- 常用品項:撲菌特錠Baktar tablet(sulfamethoxazole 400 毫克/ trimethoprim 80 毫克/錠)
- 撲菌特錠的抗菌譜囊括了革蘭氏陽性及陰性菌,在特定情況下,若是醫師懷疑病人有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的風險,或是其他較少見菌種的感染,就有可能使用此藥作為蜂窩性組織炎的口服抗生素治療。一般服藥頻率為每天2次。
- 副作用:光敏感、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等、部分人可能會有過敏反應(皮膚發癢、紅疹、脫皮、血管水腫及呼吸困難等等)
- 用藥注意事項:蠶豆症病人服用高劑量的磺胺類抗生素可能會增加溶血的機率,就醫時務必告知醫師患有此疾病;若出現光敏感的狀況可以出門著長袖衣褲、避免日光直射;服藥期間建議每日飲用大量的水。
結語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種抗生素之外,在特定情況下也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抗生素能用於蜂窩性組織炎的治療,並不侷限上述提及之種類,本文僅取較常見之用藥作介紹及衛教。最重要的是,在治療蜂窩性組織炎期間,我們能做到的是:
- 務必按時服用醫師處方的抗生素,並且完整吃完整個療程,不任意停藥及自行更改服用的時間或劑量。
- 密切注意身體狀況,觀察有無副作用產生,若有嚴重過敏反應,或是副作用無法忍受時,盡快尋求醫師、藥師等醫療人員的協助。
- 若感染部位顏色變深及擴大、疼痛加劇,或是出現發燒、化膿、出血性水泡等狀況,也要盡快尋求醫師的協助。
- 做好患部的護理、日常皮膚表面的清潔。
- 平時使用刮鬍刀、指甲刀等物品時盡量小心,避免造成皮膚的傷口。
參考文獻:
- Dennis L. Stevens, et 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2014 Update by the Infectious Diseases Society of America.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Volume 59, Issue 2, 15 July 2014, Pages e10–e52
- Denis Spelman, MBBS, et al. Cellulitis and skin abscess: Epidemiology, microb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diagnosis. In: UpToDate, Post TW(Ed), UpToDate, Waltham, MA.(Accessed on Mar 28, 2022.)
- Denis Spelman, MBBS, et al. Cellulitis and skin abscess in adults: Treatment. In: UpToDate, Post TW(Ed), UpToDate, Waltham, MA.(Accessed on Mar 28, 2022.)
- 台大醫院藥劑部電子處方集,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tuh.gov.tw/phr/Fpage.action?muid=2077&fid=1939(Accessed on Mar 28,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