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專欄

:::
學齡兒童的新冠病毒疫苗Q&A
內容下載:
 

前言

臺灣自從2022年4月起,再次面臨新冠病毒流行,雖然,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大部分為輕症或無症狀,但兒童的感染率,仍與成人相似。尤其,近來出現的新冠病毒突變株-Omicron,在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年齡層,更是具有高度傳染性。於此同時,臺灣的公衛體系、醫療量能正承受著轉變與衝擊。家有幼兒的父母,亦擔憂著如何陪孩子們度過這波疫情?

Q1: 為什麼建議學齡兒童施打新冠病毒疫苗?

  1. 流行病學趨勢與兒童罹病風險:

    美國自2021年12月底進入Omicron流行期,CDC統計2021年12月至2022年2月底,將近400名5至11歲COVID-19相關住院兒童,其中有高達87%未接種過疫苗,30%沒有潛在醫療疾病,19%兒童需要入住加護病房。在Omicron流行期間,未接種疫苗兒童的累積住院率,是接種過疫苗兒童的2.1倍。雖然與成人及年長者相比,感染COVID-19的兒童罹患重症的比例相對少很多,但仍有少數兒童個案,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例如:哮吼、肺炎、熱性痙攣、急性壞死性腦病變(Acute Necrotizing Encephalopathy, ANEC),亦可能死亡。如果兒童具有高危險共病因子(例如免疫不全、惡性腫瘤、器官移植等),則罹患嚴重疾病或死亡的風險更高。此外,在病患自行通報的統計數據中,兒童也如成人一般,可能發生「新冠長期症狀」(Long COVID),但因為這個疾病定義目前還不明確,也缺乏有系統的統計數據,其影響、預後和治療方式尚未明朗。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是一個致病機轉至今不明,主要發生於健康兒童,且可能與COVID-19感染相關的罕見性發炎疾病。美國的研究指出,MIS-C的發生率約為每百萬個COVID-19確診個案中發生300例,好發的年齡為9歲(大多數的個案介於5-13歲之間),於西班牙裔、非裔黑人以及白種人居多。MIS-C是一個延遲指標,臨床表現類似川崎氏症,通常在罹患COVID-19後2至6週才發病,一旦需要住院,有七成可能會危及生命或需要加護病房照顧,屬於COVID-19的嚴重併發症。由2021年之前的研究可以觀察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以降低兒童併發MIS-C的風險。隨著臺灣這波Omicron疫情,兒童確診個案的快速增加,家長及醫療單位亦需提高對於MIS-C的警覺心。

    學齡兒童的新冠病毒傳染途徑,主要為家庭傳播(household transmission)與校園團體生活傳播。此年齡層的兒童,不容易全天候落實勤洗手、戴口罩、不摸眼口鼻、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因此,一旦感染,容易形成連鎖效應,造成停班、停課的影響,再加上兒童仍需家長陪伴照顧,對社會經濟的衝擊,不容小覷。

    截至2022年4月中旬,臺灣12歲以上完成兩劑COVID-19疫苗接種者約84%(以全國人口數為分母,兩劑涵蓋率約76%)。因此,隨著Omicron疫情進入社區傳播,接續開始學齡兒童疫苗接種計畫,除了可以保護自己,降低感染率、住院率、罹患重症的風險,也可以保護年長或年幼的家人、同學,可能幫助降低病毒傳播。疫苗施打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目前也有一定程度的證據支持。整體來說兒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效益大於風險,若沒有特殊禁忌症,請家長讓孩童盡速接種疫苗。

  2. 學齡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藥物治療限制:

    目前並沒有有效藥物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或輕症。 用於預防重症的口服抗病毒用藥,都尚未緊急授權在未滿12歲的兒童使用。例如:重症預防效果較理想的Paxlovid只有12歲以上、體重大於40公斤,且具風險因子才能使用;未滿12歲的兒童的臨床試驗還在進行中。Molnupiravir則是18歲以上且具風險因子者,才有機會使用。未滿12歲的兒童,目前重症治療選擇僅有針劑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跟類固醇(Corticosteroids),並輔以大量的支持治療。而新冠病毒的單株抗體對當前流行的Omicron突變株,效果極為有限。因此,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是預防感染與住院重症的一個重要武器。

Q2: 目前臺灣學齡兒童新冠病毒疫苗,有哪些選擇呢?疫苗的保護效果如何呢?

目前臺灣緊急授權Moderna(莫德納)和Pfizer-BioNTech(BNT,輝瑞)二種mRNA疫苗在此年齡層兒童施打,相關比較如表一:

莫德納疫苗 Pfizer-BioNTech疫苗
臺灣授權對象 6-11歲兒童 5-11歲兒童
開放使用國家 歐盟、澳洲、英國、加拿大、臺灣…等 歐盟、英國、美國、澳洲、加拿大、日本、南韓、新加坡、臺灣…等
疫苗劑量(基礎劑) 二劑:50微克(0.25ml)註一 二劑:10微克(0.2ml)
二劑接種間隔 授權使用:最少4週臺灣CDC建議:12週註二 授權使用:最少3週臺灣CDC建議:尚未決定
臨床試驗接種二劑疫苗的中和抗體效價(武漢原型株) 兒童可產生與成人相近的中和抗體效價 兒童可產生與成人相近的中和抗體效價
臨床試驗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非Omicron病毒株) 第一劑疫苗後:預防有症狀感染的疫苗效力為88-92%。第二劑疫苗後:因確診個案數累積不足,尚無法估算。 第二劑疫苗後:預防有症狀感染的疫苗效力為91%。
疫苗保護效果(Omicron病毒株) 接種二劑莫德納疫苗的6-11歲兒童,可生成比成年人更高的Omicron中和抗體效價,推測可具有良好的疫苗保護力。註三 接種二劑BNT疫苗後,預防Omicron感染住院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ectiveness)為68-48%。註四

參考資料:

Australian 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for Elasomeran.
https://www.tga.gov.au/sites/default/files/auspar-elasomeran-220221.pdf
KidCove study. https://trials.modernatx.com/study/?id=mRNA-1273-P204
medRxiv. 2022 Jan 25;2022.01.24.22269666.
Interim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the Moderna mRNA-1273 vaccine against COVID-19.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52124
N Engl J Med. 2022 Jan 6;386(1):35-46.
N Engl J Med. 2022 Mar 30;NEJMoa2202826.
medRxiv preprint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2.25.22271454

註一:

莫德納疫苗在6-11歲兒童的臨床試驗,是成人劑量的一半(50微克)。有些家長可能會疑惑為什麼不是1/3或1/4劑量?澳洲法規單位和Advisory Committee on Vaccines(ACV)跟大家有一樣的疑惑,因為在6-11歲孩子的早期劑量選擇試驗中,只有設計50ug和100ug兩個組別,並沒有設計低於 50微克 的劑量。然後ACV也是看到BNT減到1/3劑量,且6-11歲微克這組的抗體反應是成人的1.5倍,感覺有降劑量的空間,於是請莫德納公司提供2-6歲兒童施打25微克與50微克的假病毒中和抗體分析報告。結果發現施打25微克的兒童,血清中和抗體無法達到成人的不劣性(non-inferiority)標準,需要50微克才能達到與成人抗體生成不劣性的目標。考量這個疫苗在兒童使用的時機已經是Omicron流行期,而Omicron變異株具有很強的免疫逃脫中和抗體特性,澳洲的法規單位最終同意莫德納公司的說明,在6-11歲兒童接種該劑量的耐受性可接受下,50微克莫德納疫苗是合理的使用劑量。

註二:

基於加拿大與英國的研究顯示,衡量mRNA疫苗接種間隔拉長,可能有助於疫苗免疫力提升與可能降低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國內疫苗專家委員會,建議6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兩劑接種間隔以12週為原則。

註三:

mRNA疫苗在執行臨床試驗時,Omicron尚未開始流行。今年發表的研究已證實,莫德納疫苗在6-11歲兒童,完整接種二劑50微克疫苗後,可成功誘發產生比成人更高的Omicron中和抗體。因此,推測可具有與成人相近的良好疫苗保護力。(WHO資料顯示,成人接種二劑莫德納疫苗,2-4週後,對抗有症狀的Omicron感染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為65-70%,25週後,對抗有症狀的Omicron感染疫苗效果為10%)

註四:

今年由美國發表二篇完整接種二劑BNT疫苗後,預防Omicron感染住院的疫苗效力分別為68%與48%。其中,美國州立大學發表的研究顯示,5-11歲兒在完整接種二劑BNT疫苗後,預防實驗室確診(laboratory-confirmed)的Omicron感染的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由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二週後為65-68%。對於預防Omicron感染住院的疫苗效力,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後八週可維持48%。這項研究數據支持BNT疫苗對學齡兒童具有預防住院重症的保護力,因此鼓勵接種。但對於長期預防Omicron感染的效果,仍需更多的數據觀察兒童疫苗劑量的可適性。

小結:

兒童接種莫德納疫苗或Pfizer-BioNTech疫苗,皆可產生不遜於成人的中和抗體效價,而在真實世界中,是否也能提供更長久的保護能力,會需要進一步的觀察與臨床數據支持。

Q3: 學齡兒童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可能的不良反應有哪些呢?

表二列出二種mRNA新冠病毒疫苗在學齡兒童各自執行的臨床試驗數據。註一

莫德納疫苗(6-11歲) BNT疫苗(5-11歲)
常見副作用 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 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
極少數副作用 心肌炎/心包膜炎(臨床試驗未觀察到) 心肌炎/心包膜炎 (臨床試驗未觀察到)
第一劑疫苗 局部 疼痛(93%)、腋下腫痛(16%)、發紅 局部 疼痛(74%)、發紅(15%)、腫脹(10%)
全身 疲倦(43%)、頭痛(31%)、肌肉痛(15%)、噁心/嘔吐(11%)、畏寒(10%)、關節痛(9%)、發燒(3%) 全身 疲倦(34%)、頭痛(22%)、肌肉痛(9%)、腹瀉(6%)、畏寒(5%)、發燒(3%)、關節痛(3%)、嘔吐(2%)
第二劑疫苗 局部 疼痛(95%)、發紅(19%)、腋下腫痛(18%)、腫脹(17%) 局部 疼痛(71%)、發紅(19%)、腫脹(15%)
全身 疲倦(65%)、頭痛(43%)、畏寒(30%)、肌肉痛(28%)、噁心/嘔吐(24%)、發燒(24%)、關節痛(16%) 全身 疲倦(39%)、頭痛(28%)、肌肉痛(12%)、畏寒(10%)、發燒(7%)、關節痛(5%)、腹瀉(5%)、嘔吐(2%)

參考資料:N Engl J Med. 2022 Jan 6;386(1):35-46.
KidCove study. https://trials.modernatx.com/study/?id=mRNA-1273-P204

註一:

表二,整理出莫德納疫苗、BNT疫苗各自在學齡兒童執行的臨床試驗數據。由於,一樣仍是屬「跨研究(cross-study)」的整理,並不是二種疫苗的對照研究(head-to-head study),因此,表格內的「副作用排序與比例(%)」為分別的臨床試驗數據結果,不適合直接進行二種mRNA疫苗的比較。


莫德納疫苗,在6-11歲的臨床試驗中,接受第一劑疫苗為3004人次,接受第二劑疫苗為2998人次。比較6-11歲及18-25歲這二個年齡層,第一劑施打的副作用,除了發燒(3%)、局部疼痛(93%)、發紅(12%)、腫脹(12%)較18-25歲成人些微升高外,其它副作用,都是18-25歲成人比例較高。其中,大家最在意的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在6-11歲年齡層的臨床試驗,並無觀察到個案發生。

BNT疫苗,在5-11歲的臨床試驗中,接受第一劑疫苗為1517人次,接受第二劑疫苗為1514人次。BNT疫苗在此年齡層,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亦無觀察到心肌炎/心包膜炎個案發生。

整體而言,在臨床試驗的疫苗接種不良反應中,二種疫苗都以注射部位疼痛為主,全身性不良反應包含疲倦、頭痛、發燒等,症狀多數為輕至中度,約三天內可緩解。受試個案皆無疫苗相關嚴重不良事件,在臨床試驗都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證據。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全身不良反應比例較第一劑稍高,為了達到完整疫苗免疫力,建議仍完整接種二劑次。無論是選擇莫德納、或是BNT疫苗,應該都是好的選擇。

Q4: 真實世界mRNA疫苗相關的罕見副作用-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如何?

兒童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是目前各國衛生法規單位積極監測的mRNA 疫苗相關風險。截至2022年1月底止,全球已有超過120個國家開放5歲以上兒童接種COVID-19疫苗。在大規模施打的國家中,mRNA 疫苗相關的兒童心肌炎和心包膜炎極為罕見,且明顯低於青少年的發生率。接種mRNA疫苗後心肌炎的最高危族群是接受第二劑的16-24歲的年輕男性;而接種mRNA疫苗後心包膜炎的最高危族是20-45歲的男性和女性。部分疫苗上市後數據,莫德納疫苗心肌炎/心包膜炎風險略高於BNT疫苗,但目前針對莫德納疫苗和BNT疫苗接種後風險比較分析,尚未得到完全一致的結果。

若與自然感染相關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相比,疫苗接種後風險並沒有比較高。根據美國CDC今年公告,5-11 歲的兒童族群中(每10萬人次資料),在COVID-19確診兒童中,確診後21天內有17.6個男孩、10.8個女孩罹患心肌炎或心包膜炎。而在接種第一劑或第二劑mRNA疫苗(BNT)族群中,僅有4個男孩在第一劑疫苗接種後21天內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其餘發生率皆為零。因此,男性幼童感染COVID-19 後出現心臟疾病的風險,為接種mRNA疫苗者之4.4倍。此外,在5-11歲COVID-19確診兒童中(每10萬人次),確診後42天內共有133.2個男孩、94.2個女孩罹患心肌炎、心包膜炎、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以上數據,代表當社區處於大流行時期,兒童接種疫苗為利大於弊。

在2022年由美國Emory University發表201例小於18歲的兒童,罹患典型心肌炎、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與mRNA疫苗相關心肌炎的臨床預後,疫苗接種相關心肌炎的預後是相當好的。表三:

典型心肌炎(%)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BNT mRNA疫苗相關心肌炎(%)
恢復正常心室功能(出院時) 70 93 100
心衰竭治療/死亡(出院時) 47.5 3.4 0
心衰竭治療/死亡(出院三個月後) 48.9 2.2 0

參考資料:J Am Heart Assoc. 2022 Apr 27;e024393.

另外,發表於今年的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 cardiology)的評論文章也提到,綜合數篇在美國與以色列觀察到成人族群的研究,自然感染COVID-19所造成的心肌炎與心臟損傷發生率,遠高於接種mRNA疫苗(包含BNT與莫德納疫苗)的發生率數百倍以上。而且mRNA疫苗所導致的心肌炎絕大多數都可以在三天內恢復正常的心室功能。可作為疫苗接種風險評估參考。

表四為不同機轉導致的心肌炎預後比較:

心肌炎類型 發生率(每十萬人次) 存活率(%)
常見病毒性心肌炎 1-10(每年) >80
感染COVID-19相關心肌炎與心臟損傷 1,000-4,000 30-80
接種COVID-19 mRNA疫苗後心肌炎(含莫德納、BNT疫苗) 0.3-5 99

參考資料:Nat Rev Cardiol. 2022 Feb;19(2):75-77.

Q5:哪些兒童具有較高的重症風險,更建議施打疫苗?

COVID-19對兒童的影響通常比成人輕,但仍然有少數會導致嚴重疾病,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兒童,可能會需要住院或重症照護。下列兒童具有罹患嚴重COVID-19疾病的風險,建議施打疫苗。請於接種疫苗前,諮詢先前診治此潛在慢性疾病的醫師。

  1. 肥胖。
  2. 唐氏症。
  3. 免疫抑制劑治療、或免疫低下。
  4. 惡性腫瘤。
  5. 糖尿病。
  6. 呼吸系統疾病,例如:囊性纖維化、哮喘。
  7. 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臟病。
  8. 慢性肝炎、肝病變。
  9. 神經系統疾病或失能。

Q6:接種新冠病毒疫苗後,出現哪些症狀建議就醫呢?

  1. 嚴重過敏反應:全身紅疹、眼周/嘴唇紅腫、呼吸困難、氣喘、暈眩、心跳加速、休克。
  2. 超過48-72小時高燒不退、有其它感染不適的症狀、注射部位產生膿瘍。
  3. 注射疫苗14-28天內出現疑似心肌炎/心包膜炎症狀: 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律不整、暈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等,請立即就醫,並告知疫苗接種史。

Q7: 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後,可以進行哪些活動呢?

如果兒童在接種疫苗後無特殊身體不舒服,可以繼續進行所有日常活動。若感覺不適(例如發燒或疲倦…等),建議休息、服用適量退燒藥、並視需要就醫診治。

Q8: 兒童曾經確診COVID-19感染,是否仍需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雖感染COVID-19後,人體會產生有助於預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抗體,稱為自然免疫,但自然免疫可持續時間尚不清楚。所以,曾經確診兒童,建議自發病日或確診日(無症狀感染者)起至少間隔3個月後,可以考慮再接種新冠病毒疫苗。

誌謝:

本文章感謝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徐千惠醫師,無酬協助進行獨立審稿。

參考文獻: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COVID-19疫苗接種須知暨評估及意願書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4P2oowuEp0CoDlob356s8g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兒童COVID-19疫苗接種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GP9ID_QaDJzhta4tniP70g
  3. Hospitalizations of Children Aged 5–11 Years with Laboratory-Confirmed COVID-19 — COVID-NET, 14 States, March 2020–February 2022.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16e1.htm
  4. Australian Public Assessment Report for Elasomeran. https://www.tga.gov.au/sites/default/files/auspar-elasomeran-220221.pdf
  5. KidCove study.https://trials.modernatx.com/study/?id=mRNA-1273-P204
  6. Girard B, Tomassini JE, Deng W, et al. mRNA-1273 Vaccine-elicited Neutralization of SARS-CoV-2 Omicron in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medRxiv. 2022 Jan 25;2022.01.24.22269666.
  7. Interim recommendations for use of the Moderna mRNA-1273 vaccine against COVID-19. 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52124
  8. Walter EB, Talaat KR, Sabharwal C,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BNT162b2 Covid-19 Vaccine in Children 5 to 11 Years of Age. N Engl J Med. 2022 Jan 6;386(1):35-46.
  9. Price AM, Olson SM, Newhams MM, et al. BNT162b2 Protection against the Omicron Variant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N Engl J Med. 2022 Mar 30;NEJMoa2202826.
  10. Dorabawila V, Hoefer D, Bauer UE, et al. Effectiveness of the BNT162b2 vaccine among children 5-11 and 12-17 years in New York after the Emergence of the Omicron Variant. medRxiv preprint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2.25.22271454
  11. Cardiac Complications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 and mRNA COVID-19 Vaccination — PCORnet, United States, January 2021–January 2022. https://www.cdc.gov/mmwr/volumes/71/wr/mm7114e1.htm
  12. Patel T, Kelleman M, West Z, et al. Comparison of 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Related Myocarditis, Classic Viral Myocarditis, and COVID-19 Vaccine-Related Myocarditis in Children. J Am Heart Assoc. 2022 Apr 27;e024393
  13. Heymans S, Cooper LT. Myocarditis after COVID-19 mRNA vaccina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 Nat Rev Cardiol. 2022 Feb;19(2):75-77.

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顏廷聿
小兒部小兒感染科教授 張鑾英
2022.05.03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