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二尖瓣閉鎖不全
內容下載:
 

【案例一】L先生,61歲的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症患者,因突發胸痛,嘔吐盜汗被送至急診,到院時血壓低及心搏過慢,心電圖為急性下後壁心肌梗塞併二度房室傳導阻滯(圖1A),因心因性休克及急性肺積水,準備裝置主動脈氣球幫浦以穩定生命徵候,此時胸前心臟超音波檢查發現病患除了心肌梗塞,併發了急性二尖瓣閉鎖不全(圖1B,彩色血流譜紅色箭號所指),原因是左心室內乳突肌,因心肌梗塞而斷裂(圖2A及B,箭號所指)。乳突肌在心臟收縮泵血時,支撐著二尖瓣閉合所承受的左心室壓力,斷裂後的乳突肌甚至在心臟收縮時由左心室內甩動到左心房內(圖2C及D,紅色箭號所指,圖D為斷裂的乳突肌頭以鍵索連結而懸在二尖瓣前後葉之間,呈現連枷,flailed狀態)。因為二尖瓣結構已經破壞,失去功能,左心室收縮時血液無法送到較高壓力的主動脈體循環中,病患因而休克;而血液打向壓力低的左心房,造成肺循環充血而急性肺水腫。病患隨即接受心導管攝影檢查冠狀動脈病灶,接著施行冠狀動脈繞道及二尖瓣金屬瓣膜置換手術。隔天即可脫離主動脈氣球幫浦,術後順利恢復,平安出院。

【案例二】W先生,25歲,無慢性疾病史。近幾週來,因運動致喘及乾咳逐漸加重,於診所就診時發現明顯收縮期心雜音,懷疑二尖瓣閉鎖不全導致鬱血性心衰竭,轉至本院急診。於急診時,因白血球數上升,胸前心臟超音波發現二尖瓣上有贅生物,懷疑為感染性心內膜炎,其後血液細菌培養為格蘭氏陽性菌,住院接受抗生素治療。然而,病患於住院後,病情迅速惡化,肺水腫加劇(圖3A),尿量減少,予以利尿劑仍無法改善,必須借助透析治療及升壓藥物。經食道超音波檢查發現二尖瓣前後葉上均有贅生物(圖3B及C,紅色箭號所指),二尖瓣鍵索斷裂及葉片破壞,造成嚴重二尖瓣閉鎖不全(圖3D,彩色血流譜綠色箭號所指),經食道實施三維心臟超音波可以清楚檢視二尖瓣上除了贅生物(圖4,紅色箭頭所指),葉片也遭破壞而無法閉合,雖然仍在抗生素治療療程中,但因臨床上鬱血性心衰竭無法控制,輔以影像檢查的佐證,心臟外科仍施行二尖瓣金屬瓣膜置換手術。術後心衰竭大幅改善,在接受完整抗生素治療療程後,順利出院。

二尖瓣也稱為僧帽瓣,位於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在左心室幫浦泵血時,壓力會從少於十上升到百餘毫米汞柱,需要一個完整的二尖瓣結構做為控制閘門。當左心室收縮時,心室內血液經由加壓送到主動脈,二尖瓣的前後葉會關閉緊貼,阻止血液回流至左心房。而當左心室舒張時,壓力降到低於左心房內壓時,二尖瓣前後葉會再打開,讓左心房的含氧血液進入左心室。當二尖瓣結構因缺血壞死(如病例一)或感染性心內膜炎(如病例二)等原因遭致破壞而失去閉合功能,會產生急性二尖瓣閉鎖不全,嚴重時會病情迅速惡化致死,此時借助醫學影像,正確的診斷,及時手術修復結構問題或置換瓣膜,才能使病人轉危為安。

慢性二尖瓣閉鎖不全又可分為器質性、功能性兩類。器質性閉鎖不全最常見的病因包括風濕性心臟瓣膜病、感染性心內膜炎、粘液樣退行性等瓣膜病變。因為心臟的代償作用,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中度以上的閉鎖不全患者,因回流入左心房血量增多,心搏量減少,會出現疲倦、乏力、心悸和活動後氣喘等症狀,藥物控制可以讓病患處於穩定狀態。但有些病患瓣膜疾病仍會進展,有可能會超過心臟代償的極限,或是發生心房顫動及肺動脈高壓等併發症。現代手術方式的進步及越來越多醫學佐證,在合適的病患條件及適應症下,積極介入修補瓣膜的結構問題,會改善病患預後。

功能性二尖瓣閉鎖不全是指二尖瓣結構相對正常,但由於其他病因,例如左心室擴大和功能障礙造成二尖瓣無法正常閉鎖。既然閉鎖不全是續發於左心房室的疾病,針對原始問題治療常是基本策略。但在最佳藥物控制後,若二尖瓣閉鎖不全的嚴重度仍超越了心室代償能力,不少臨床證據已經支持,此時採用較低侵襲性的手術或導管治療,可以在不付出較大代價下,減少瓣膜回流及代償負擔,改善病患症狀甚至預後。這些臨床決策,需要心臟內外科醫師、影像專家等以團隊運作方式,才能針對各別病患提供最合適的治療建議,本院新設立的「瓣膜性心臟病暨微創治療門診」即基於此目的,提供病友完整適切的醫療策略與治療。

圖一 L先生的心電圖及心臟超音波檢查畫面
圖二 L先生的心臟超音波檢查畫面--急性二尖瓣閉鎖不全
圖三 W先生心臟超音波及食道超音波檢查畫面
圖四 W先生食道實施三維心臟超音波畫面

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林隆君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