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為什麼需要打疫苗呢?除了第一線醫護人員外,政府每年秋季都會大力宣傳請老人家來接受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施打,這是為什麼呢?
以疾病造成的後果來看,不論是COVID-19或是流行性感冒,老人家得到這些疾病的重症率和死亡率都比起年輕人高許多,因此如果採取某種措施能夠降低老人家染病的機率,或
是染病後不至於發生重症或死亡,那麼這種措施對老人家來說就是一種保護。而接種疫苗就具備有這樣的保護效果。
或許有人會問,同樣的疫苗對老人家的保護效果好?還是對年輕人效果好?答案是:對年輕人效果較好。那既然如此,為何還要鼓吹老人家優先施打疫苗呢?我們從預防醫學
的觀點來看,必須同時考慮到不同年齡層的重症率及死亡率等因素。以大家熟悉的流感疫苗為例,假設老人家得病後死亡率是20%,年輕人得病後死亡率是2%,而注射疫苗後的保
護力為減少死亡率50%,我們來看試算結果,注射疫苗後,老人家死亡率由20%降為10%,年輕人死亡率由2%降至1%,老人家減少的10%遠勝於年輕人減少的1%,當然是老人家打疫
苗的效益比年輕人大非常多。這也是為什麼世界各國的疫苗施打政策,除了一線醫護人員以外,都是將年長者列為第一優先施打對象,因為老人家受疫苗保護的效益最好。同理
來看COVID-19疫苗,去(2021)年第一批疫苗輸入至國內時,當時70歲以上老人家因COVID-19死亡率高達3成,即使疫苗的保護力僅有5成,都有機會能減少1成5老人家的死亡
,更遑論現在很多疫苗的保護力已達9成,所以施打疫苗之後,能被救活的老人家就更多了。
再從醫療經濟學角度來看,老人家由於身體較為虛弱、同時患有慢性疾病的也多,一旦得病或染疫,通常需要較高強度的醫療資源挹注,不僅常需要住院、甚至還得住到加護
病房,且住院天數通常也較年輕人為長,所需花費的醫療費用通常較高,如果同時需要住院的人數眾多,還容易造成醫療系統的緊繃與醫療人力的耗損。年輕人患病則通常為
輕症,即使需要住院也大多不需要占用太多的醫療資源即可康復出院。因此即使疫苗對年輕人的效果比老年人好,但我們還是更期待能有多一些老人家儘早接受疫苗施打。
至於,很多老人家最擔心的,就是疫苗副作用發生的問題。當然,不可否認,施打疫苗會有發生副作用機率,但是,拿施打疫苗的好處和壞處相比較,COVID-19疫苗的效果比起
流感的例子好很多,它可以減少重症率90%以上,除了剛施打幾天會有不舒服的副作用外,最後真正因為打疫苗造成不良反應致死比率其實非常低,也因此,政府與專家都不斷
呼籲家中長輩該打疫苗時就要出來施打。
目前全球正在推動的是COVID-19第三劑疫苗接種,尤其是現在疫情流行的Omicron病毒,有研究顯示,同樣對象是老人家,只打2劑疫苗和打3劑疫苗做比較時,發現打3劑
的死亡率再降一半,也因此,還是鼓勵老人家如果狀況許可的話,儘量去打第3劑疫苗。
除了COVID-19疫苗之外,老人家每年還應該施打季節性流感疫苗(Influenza),雖然COVID-19疫情猖獗,但流行性感冒還是存在的。因此施打流感疫苗可減少流感的發
生,並降低重症及致死風險。
再來,老人家需要接種的疫苗還包括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vaccine),它分為13價和23價2種,65歲以上長者應該各打一支,建議施打順序為:先打13價的自費疫苗,再打23價的公費疫苗(目前75歲以上才有公費),保護效果會
更好,若順序相反施打也無妨,各打一支就完整了。
另外,帶狀疱疹疫苗也是建議老人家可施打的疫苗,一般來說,50歲以上即可施打,打一劑後就可以有很好的保護效果,但目前此種疫苗均為自費。
總的來說,還是要強調老人家施打疫苗的重要性,因為老人家的易受感染性太高,且得病後產生重症、甚至死亡的比率高,因此在此呼籲家中長
者,務必要趕快完整接種各項疫苗,才能愛護自己也保護家人。
|
口述/資料提供:老年醫學部主任 詹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