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視鏡最早相傳是西元前
460-375年,希臘時期名醫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發明內管窺器觀察直腸,西元868年,一位吞劍表演者吞下硬式胃鏡,這是人類史上首次內視鏡成功進入消化道。經過持續改良,電子內視鏡(video
endoscope)在1990年代問世,可呈現影像於螢幕上,方便教學以及與助手共同進行診療。隨著早期診治的需求,影像強化的技術也持續發展,並實際運用於臨床診療。消化道內視鏡檢查是利用一條光纖的電子內視鏡,從受檢者的口咽、食道、胃及部分的十二指腸做內部黏膜的影像學觀察,或者從受檢者的肛門插入,做全大腸部黏膜的影像學觀察。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俗稱為胃鏡檢查,下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俗稱為大腸鏡檢查,它是一種侵入性檢查,基本上檢查是相當安全,但若操作不慎或不適當,也可能會造成受檢者不必要的傷害,輕者如咽喉疼痛、腹部脹痛,嚴重可能穿孔、出血、吸入性肺炎等。所以,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的每一個步驟都必須非常小心。
小兒胃鏡檢查適應症及禁忌
胃鏡檢查的適應症分為診斷性及治療性二個方向。診斷性檢查主要幫助於消化道出血、上腹疼痛與嘔吐的病童做鑑別診斷;治療性胃鏡常見於異物的移除、食道靜脈瘤結紮或硬化的治療、食道狹窄之擴張、上消化道出血之止血,甚或利用內視鏡做胃造口、處理嬰幼兒的胃食道逆流。小兒胃鏡檢查的禁忌為呼吸窘迫之病童,因麻醉有呼吸抑制之風險;此外,有消化道穿孔之可能及消化道阻塞者、急性腹膜炎者,也不宜做胃鏡檢查,以免有胃穿孔之風險。
小兒胃鏡檢查前、後注意事項
檢查前注意事項包括:
檢查後注意事項包括: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