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專欄

:::
酒精對兒童的影響
內容下載:
 

酒精對兒童的影響

從知道如何製酒以來,酒就一直存在人類的飲食文化中,不論在東西方哪個國家,小酌幾杯,或是以酒入料理,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這個人們習以為常的存在,對未成年的兒童來說,甚至是尚未出生的胎兒,都是危險的,因為任何形式的酒精,對發育中的器官,尤其是腦部,都是有傷害的。兒童的腦部發育,實際上從胎兒開始,一直到成人時期才算是發育完成,在這個時期中如果攝取到酒精,都有能影響到腦部的發育而造成影響,因此從胎兒時期開始,到成年之前,都要注意酒精的攝取問題。

胎兒酒精症候群

懷孕的婦女如果攝取到酒,酒精會穿越胎盤進入胎兒,對任何階段的腦部都會造成破壞,使結構受損、腦容量變小,導致癲癇、發展遲緩、學習障礙、人格異常、或過動症等等問題,稱之為胎兒酒精症候群;目前沒有懷孕母親酒精的安全攝取量建議,一般認為懷孕期間的任何酒精攝取都可能對胎兒造成傷害,因此從準備懷孕的那一刻起,準媽媽就應該要小心不要攝取到酒精,包括以酒入菜的食物。

哺乳媽媽的酒精攝取

因為酒精的分子很小而且水溶性高,乳汁中酒精的濃度,會跟媽媽當時血液中的酒精濃度差不多,所以當哺乳媽媽喝了一大杯酒,血中酒精濃度升高時,這些酒精也會跑到乳汁中,如果這時哺乳,寶寶也會攝取到酒精,文獻上有零星案例報告哺乳媽媽在大醉一場時哺乳,寶寶也出現類似酒醉的一些不良神經反應,例如煩躁不安、吸吮量減少等問題;但如果媽媽喝了一般的飲酒量(每公斤體重0.3克的酒精)後就哺乳,有報告觀察到寶寶在當次哺乳量會較少,睡眠時間也較短,但由於之後哺乳及睡眠的次數相對會增加,所以比較總哺乳量和總睡眠量都沒有減少;比較有飲酒習慣和沒有飲酒習慣的哺乳媽媽的寶寶之長期追蹤結果,雖然有一兩份文獻報告可能會有一些動作發展或語言發展較差情形,大部分報告顯示其神經發展預後沒有太大的差別。

如果哺乳媽媽是在飲酒之後隔一段時間,等酒精代謝完再哺餵,則乳汁中跟血中酒精濃度一樣,寶寶就不會直接攝取到酒精,而代謝速度和攝取的酒精量與媽媽的體重有關,例如喝了一罐350c.c.的啤酒(約12克酒精)之後,54公斤的媽媽大約2.5小時後會代謝完,而82公斤的媽媽,大約2小時後乳汁中就偵測不到酒精了;因此針對哺乳媽媽的飲酒,大部分的建議都不是完全的禁止,但會建議儘量避免,僅能適量飲酒且不要馬上哺乳。目前臺灣兒科醫學會的建議,母親應儘量不喝酒,喝酒每天不宜超過每公斤0.5公克酒精;這對60公斤體重的母親而言,大約相當於2個罐裝啤酒;且喝酒後至少間隔2小時以上,才餵哺母乳。另外臺灣傳統的月子餐會用到米酒,在吃了含酒的麻油雞之後,媽媽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還是會上升的,因此如果吃了這類月子餐,其實還是跟喝了酒是一樣的建議,最好間隔2~2.5小時再餵奶。

兒童接觸含酒食物

雖然大部分家長不會刻意讓兒童飲酒,但是其實市面上的含酒類食物很多,像是臺灣人冬天愛吃的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或是西式餐廳中的紅酒燉牛肉,甚至是連孩子都愛吃的甜點像是提拉米蘇、蛋黃派、酒釀桂圓麵包等,其實都加了酒在裡面,有些吃起來甚至還有酒味;大部分家長可能以為,只要煮得時間久一點,酒精就會被揮發掉,所以吃一點沒關係,真的是這樣嗎?

美國農業部曾發表過一項實驗結果,他們測試幾個含酒料理烹煮之後的殘留酒精濃度,結果發現,用85℃加酒烹煮10分鐘之後的雞肉,有10~60%的酒精殘留,即使用同樣85℃的溫度加酒烹煮長達2.5小時的紅酒燉牛肉,仍會有4~6%的酒精殘留,像是甜點加上酒稍微用火焰槍烤個數十秒,更是有高達78%的酒精殘留,因此讓兒童常常吃這些含酒料理,實際上就是常常在攝取某些量的酒精,對正在發育中的兒童,可能會造成傷害。

所以一般在烹調含酒類料理時,會建議家長在加入料理酒之前,先將孩子那份取出,另外煮熟,大人吃的則可繼續加入酒料理,或是乾脆不加酒,另外用味道或作用相似的食物來取代酒的調味,例如以檸檬汁取代白酒、以葡萄果汁取代紅酒等,讓孩子也有機會一享美食,而不會吃到對他有害的酒精。

誤食含酒精用品

從2020年SARS-CoV-2爆發全球大疫情以來,使用含酒精的消毒用品便越來越頻繁,漸漸也成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酒精乾洗手的普遍使用,也使得兒童急診報告誤食的案例有增加的趨勢,酒精濃度高達75%的消毒酒精,一旦誤食,即使是大人,也可能會造成酒精急性中毒,更何況是代謝功能比較差的兒童,因此各國都陸續對家長發出警語,注意酒精性乾洗手的存放。除了消毒酒精之外,其實很多家用品也都含有酒精成分,例如玻璃清潔液(10%)、刮鬍液(15~80%)和香水(25~95%)等,過去也都有誤食的案例報告,也都要注意不要讓兒童隨意取得。

除了誤食問題之外,在各個入口經常使用的噴灑性酒精,若使用不當也常會造成問題;最直接的傷害就是不慎噴到兒童的眼睛,會造成結膜的表皮損傷,處理不當可能會造成永久性的視力損傷,尤其是兒童的個子較矮,站在噴頭的下面向上望,極容易噴到眼睛,家長一定要特別注意。此外很多家長習慣將玩具或用品先用酒精噴灑消毒後再給寶寶使用,因為發展中的寶寶常常會把東西放進嘴巴咬,若寶寶在酒精尚未完全揮發的情況下就接觸到口腔,也會造成誤食的風險,所以消毒之後一定要記得放置一段時間風乾,才能給寶寶玩。

青少年飲酒問題

逢年過節,熱鬧的家人團聚時,很多家長可能覺得讓個頭已經開始長高的青少年,喝個一兩口酒作為轉大人的開始沒什麼關係,但實際上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若開始飲酒,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人格個性發展異常,不僅直接影響學習能力及表現,而且可能會造成中樞神經的傷害,甚至提高以後失智風險;且有研究顯示,未成年人越早接觸酒精,日後對酒精成癮的機率就越高,甚至可能高達4倍之多,這喝一口的代價對青少年來說,實在是太大了。

在臺灣青少年飲酒是一個越來越需要重視的問題,衛福部國健署公布的106年度高中、高職、五專學生的健康行為調查報告中便發現,已經有72.7%的人曾經喝過酒,有25.2%的人在過去30天內喝過酒,而在107年度針對國中學生的調查,已經有超過一半(52.2 %)的學生曾經喝過酒,且在過去30天內,有喝酒的百分比超過一成(14.5 %),其中男生的比例高於女生,甚至有9.4%的學生曾經喝醉,因為飲酒而打架、起衝突的百分比更達2.7%,而且這些國中生通常取得酒的方式,以爸媽、兄弟姐妹或其他家人給的占最多,超過五成(54.6 %),國內未成年飲酒的問題日益嚴重,家長不可不慎。

酒精對未成年的兒童來說,從胎兒到青少年時期,都可能造成腦部傷害,應該要儘量避免,除了不要直接接觸酒類飲品,含有酒精的料理和甜點也要注意,另外對消毒使用的酒精或含酒精的用品,也要注意管理及使用方式,減少誤食或不當使用的風險。

小兒部主治醫師 陳倩儀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