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專欄

:::
減低3C網路成癮風險的教養策略(下)—學齡兒童及青少年
內容下載:
 

對小學生來說,每天除了規律上學之外,加上安親班/課後班的寫作業時間或其他課程,生活其實已經頗為忙碌,有些孩子週間上學早出晚歸的「總工時」還比爸媽上班時間長呢!如同大人下班會想放鬆休息,孩子回到家也想自在玩樂,而3C產品的娛樂效果大、付出成本低(低費用、低腦力、低體力),很容易就成為讓孩子輕鬆獲得滿足的消遣活動。然而一旦3C開機,往往得要等家長出面干涉制止方得罷休,親子之間因為管控3C鬧得不愉快的挑戰劇戲碼,幾乎是常態性的上演。

【學齡兒童及青少年】

◎家長問:現在提倡STEM教育(S科學、T技術、E工程、M數學),還有108新課綱的靈活教學,孩子早一點接觸電腦、學程式語言,不是比較好嗎?

◎以下觀點提供家長參考:

這樣說好了,這問題如同:讓小學生提早學習XY代數方程式,孩子的數學是不是會比較好呢?

其實,當孩子的認知成熟度還不到能完全運用抽象的符號作邏輯思考時,這類的學習其實是吃力的、事倍功半的。坊間提供給小學生的程式語言課程,往往需要將程式邏輯的概念轉換為具體操作的素材,讓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並透過嘗試錯誤的方式來學習,由自行編輯設計3C小遊戲或控制機器人獲得成就感,以增強孩子投注時間的動機。然而,符號運思的能力在孩子成長邁入青少年的過程,假以時日,原本自然就會萌發、迅速掌握並發展成熟;而人們需要先累積足夠的知識與經驗背景,才能瞭解為什麼、如何以及何時要將技術轉化為實用工具,或是利用所設計的工具來改進技術。所以,小學生寶貴的時間精力要用來學習什麼、累積什麼樣的生活經驗,其實才是值得思考的關鍵問題,而這個問題的答案見仁見智,留待家長依據個人價值觀自行判斷,沒有絕對的是與非。

家有小學生的處理原則

家長們普遍的經驗是,孩子有了手機或平板電腦之後,即使不特別教他們如何使用,他們仍很快就會摸透、用得比大人好,然而後來似乎總會變成用來做些大人覺得浪費時間的事情、不懂得自制,這才是親子爭執的所在。

  • 讓孩子知道「網路成癮」是可能的潛在風險。
    只要孩子開始接觸3C產品,就要讓孩子明白過度使用3C對身心發展是有害的,所以要約法三章,附帶行為約定並嚴格執行,讓孩子從小習慣家長必然會監督,也會過濾選擇其視聽內容。孩子與家長的行為約定,可搭配點數獎勵制度,鼓勵孩子確實做到。
  • 養成行為好習慣,與孩子討論時間管理。
    先與孩子討論生活中哪些是必要做的事(如:按時完成作業、養成閱讀習慣、分擔家事、規律運動、健康飲食與生活作息),哪些是想要做的事(如:打電動、看卡通/漫畫/電影、玩寶可夢、蒐集遊戲卡),再談事情安排的優先順序及時間分配比例。
  • 支持孩子發展多元興趣,鼓勵孩子參與親友共同的娛樂活動。
    平日課後返家的娛樂時間,親子可以玩玩數字賓果、筆跡射飛機、英文單字猜謎、大富翁或其他桌遊,避免讓孩子養成獨自用3C殺時間的消遣方式。假日則多投入平時沒有機會或時間做的事,由家長帶著孩子一起經營興趣,如:組裝模型、設計藏寶圖/實境解謎、練習樂器演奏或參與藝術活動(音樂、繪畫、參觀展覽…)、健身體能運動(球類、健行登山、騎自行車…),在假期前與孩子共同計畫旅遊方案或主題活動(野外露營、生日派對、家族聚會、傳統節日活動…)。

家有青少年的處理原則

青少年時期不只是行為獨立性增加,還包括情感層面及價值觀的發展也會逐漸與父母脫離而獨立,也因此,孩子覺得重要的事情可能跟父母不同,立場與觀點相異時,再乖的孩子都會有不聽話的時候,自然容易變成在時間運用、個人隱私、人際關係等議題出現雙方各執己見的狀況。

  • 對孩子的管教互動盡可能表現愛與尊重,提供溫暖和支持。
    約束3C使用要有原則性和一致性,不是看父母或孩子的情緒決定,在上網行為目的、時間與空間管理上,與孩子取得共識、鼓勵自律,而不是貓抓老鼠的躲躲藏藏。家長試著將愛化為尊重,不要任意批評孩子的上網行為、不要剝奪孩子的網路人際互動,試著多加認識與瞭解,才有機會與孩子討論分享,也能適時提醒孩子留意避免網路陷阱,如:過度花費或人身安全問題。
  • 孩子上網類型若多是線上遊戲/網路遊戲或網路人際社群,需要特別留意掛網時間及成癮問題。
    青春期是身體「轉大人」的成長階段,規律睡眠對於正常的生理激素分泌絕對是必要的;就記憶與學習來看,短期記憶要在腦中固化變成長期記憶,也需要充足的睡眠時間來促成,這對於求學階段需要大量記憶知識的孩子而言,更顯重要。因此,與孩子約定不要熬夜上網,當孩子自制力不足時,晚上適時關機斷網,或是固定將手機放在不會影響睡眠的地方,都是應該要考慮的;而下載家長監護軟體或控管帳號,限定一天中可上網時段或總時數,也會是家長比較省心的作法。此外,使用3C上網要搭配相當比例的運動時間,透過運動讓大腦自行分泌腦內啡、放鬆身心,也活化腦部掌管自制力的前額葉功能,對於預防網路成癮也有幫助喔!

臨床心理中心臨床心理師 張麗滿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