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企劃

:::
臨終病人教會我的那些事
內容下載:
 
有位罹患胰臟癌的60多歲李太太,一直很努力在對抗疾病,但終究在治療上遇到了瓶頸,疾病帶來的疼痛、食慾不振以及噁心、嘔吐等症狀,讓她的體重快速下降, 且身體充滿著不適,卻沒有有效的緩解方式。她的主治醫師建議她到緩和醫療門診尋求更多的幫助,團隊得知她面對疾病心情低落、身心煎熬等狀況,為她安排了安寧居家照顧。 初次經由團隊居家護理師接觸到李太太這個個案,醫療團隊與病人在溝通上出現困難,團隊提供的建議不易被李太太接納,李太太對於藥物的使用有很多意見, 感受到病人本身對於自己目前遇到的狀況是無法接受的,再進一步了解李太太的個人背景,原來李太太的先生早在20多年前過世, 她一人獨自堅強的帶領著三名子女長大,李太太面對疾病衰退的過程,一方面希望自己趕快好起來,一方面又因為疾病摧殘,無法停止的疼痛、虛弱的身體,感到無能為力…。

第一次與學生到病房探視李太太,她的兒子看到我們進到病房,小心翼翼的扶起她,細心地為她整理衣著,安置好姿勢,調整好後,耐心地問著她:「這樣可以嗎?」母子情 深的情景令人感動,現今有許多照顧者多為看護,或是女性,而李太太高壯的兒子可以有如此細膩的表現,實為罕見,我把此刻令人動容的情景告訴李太太:「妳過去一定很 用心照顧您的子女,妳們的情感才會如此深厚。」李太太的身體雖然很虛弱但是意識十分清楚,聽到我這麼一說,李太太的眼淚馬上湧現,她說:「為人父母,照顧子女,是天經地義的事。」 我說:「所以現在妳的子女反過來照顧妳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李太太最擔心她的病況會拖累到子女,經由一番如同家人般的對話,李太太原本不願意配合醫療的態度也就軟化了。

醫療照顧者在面對臨終病人時會遇到許多困境,照顧過程可以歸納以下6大步驟,提供參考:
  1. 預後評估、病情說明與症狀控制:
    醫療人員需評估病人的狀況,並儘可能預測末期病人剩餘生命時間的長短,以讓家屬心中有所準備。 因為剩餘時間的長短會影響醫療處置的內容選擇,也會影響到家屬對病人的各項準備與時程安排。首要的任務當然是緩解身體症狀。
  2. 同理和接納的態度:
    醫療人員對病人要有很大的同理心與接納的態度,才能發展出良好的醫病溝通與信任關係。
    建立醫病之間的信任關係有十個要點:1.親切打招呼。2.拉近彼此的距離。3.找共同點及相異點。 4.先投其所好。5.要多笑容。6.細心用心。7.先積極傾聽。8.說出病人的感受(隱藏在話中的意思)。 9.高敏感度。10.水滴石穿(耐心、持續)。
  3. 家庭會議:
    醫療人員在與病人建立信任的關係之後,才能有效地進入到病人的世界,讓病人與家屬、醫療團隊, 透過家庭會議共同來針對實際面臨的情況作溝通,互相幫忙,一起面對,而非病人自己孤軍作戰。
  4. 倫理思辯與共融決策:
    由醫療團隊與病家共同討論出符合倫理的共識–共融決策,醫療團隊、病人及家屬一致認同,建立符合病人意願的照顧方向及目標。
  5. 死亡準備五方法:
    透過以下方式來積極地進行面對死亡的準備:
    • 生命回顧、肯定自己:協助病人回顧人生,肯定自我的力量,跑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 彌補、懺悔、化解衝突、圓滿:協助病人化解與親人朋友之間的衝突,以懺悔心彌補過去的錯誤,獲得圓滿,將有效紓解病人內在壓力。
    • 心願完成、替代方案:以真誠的關懷,協助病人把未完成、掛念的事物,尋找適當的安排方式,儘量滿足病人的心願與期待,減少遺憾。
    • 道歉、道謝、道愛、道別、放下:可以透過安排特別的活動聚會,讓病人與家屬有表達情感的時機,讓雙方得以心無罣礙。
    • 靈性成長:感恩、慈悲喜捨、典範學習、依持正法、確定未來的方向
    死亡準備只要能完成以上其中一項就能有效促進心靈成長,經由死亡準備的過程來讓病人降低對死亡的恐懼。
  6. 悲傷撫慰:
    哀傷不只發生在病人疾病末期時。病人離世後,對生者的衝擊更大。最健康的哀傷, 就是完整地去經歷哀傷,允許哀傷是最溫柔的療癒,陪伴、撫慰生者,也是醫療照顧者臨終照護的一部分。

醫病間的溝通是以良好的合作關係為基石,而非一昧的隱藏,情感的交流互動可以讓病人感受到信任與關心,病人的轉變也會帶動家屬的改變。 求生求好是人的本能,懂得了解病人的心情,拉近與病人的距離,就不會僵硬地執著醫療的立場。在困難中尋得方向,與病家齊心完成共同的目標,便是醫護團隊最大的期盼與價值。

 

口述:家庭醫學部主任 蔡兆勳
資料整理:公共事務室副管理師 吳怡平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