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媽呀,我右上腹好痛!是要生了嗎?--談孕期膽結石
內容下載:
 

懷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期間肚子痛(不管是產科或非產科因素)應該是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急性腹痛發生率大概五百分之一,非產科因素(排除子宮收縮、子宮破裂等)中常見的原因包含了盲腸炎、膽囊炎、胰臟炎、腸阻塞等。在沒有懷孕的病人身上出現右上腹痛,我們較常懷疑的就是膽囊炎;但是孕婦如果出現右上腹痛,則要排除非常多種狀況,包含子宮收縮、子宮破裂、胎盤剝離、絨毛膜羊膜炎、子宮外孕、卵巢扭轉或破裂、膽囊/膽管炎、肝炎、胰臟炎、高血壓引起的肝臟出血等。

針對肚子痛來就診的孕婦,我們通常會先用胎心音監視器觀察子宮收縮和胎兒心跳狀況,另外也可用超音波來判斷是否有腹腔內出血,卵巢腫瘤等情形。排除了婦產科相關問題並予以治療後,萬一還是有腹痛的症狀,或是發燒、噁心嘔吐等其他症狀,就要特別注意,甚至需要照會腸胃內科或是外科來進行診視。

膽汁由肝臟分泌後存放在膽囊裡,之後釋放到小腸,具有消化脂肪、協助代謝膽固醇的作用。曾有一說法「4F」會增加膽結石的機率,也就是女性(female)、肥胖(fat)、大於四十歲(forty)和多產(fertile)。懷孕期間,雌激素增加膽固醇濃度,黃體素降低膽汁酸的分泌、讓膽囊排空運動變慢,加成在一起就使得膽汁變濃稠,容易出現膽泥,增加約30%膽結石的機率。在膽汁排出時,如果結石剛好卡住通道,就可能發生膽絞痛的情形。大部分膽絞痛的孕婦以保守性治療可以撐過去,但少數有可能在懷孕後期又復發,或是發生結石引起的急性膽囊炎、膽道結石、膽囊炎,甚至胰臟炎。

懷孕期間膽囊炎發生率大約為萬分之二。孕期如果發生膽囊炎,症狀和一般膽囊炎類似,反覆收縮性的右上腹痛、劇烈膽絞痛,甚至轉移到右肩或背部疼痛,以及發燒、噁心嘔吐、食慾不佳等,以上症狀通常在飯後較常發生。理學檢查則會出現右上腹壓痛,或是典型的默非氏徵象(Murphy’s sign),亦即檢查者用手壓右上腹,當患者深吸氣時,會因為疼痛而停止吸氣。膽囊炎嚴重者,有可能造成膽囊破裂,引起腹膜炎、敗血症,進一步造成早產、胎死腹中、甚至母親死亡。

懷孕期腹痛最方便的診斷工具就是超音波,可發現膽結石或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變化如膽囊壁增厚以及膽囊腫脹。針對急性膽囊炎,目前的研究統計顯示對於無特殊併發症之孕婦,第一孕期和第二孕期可以腹腔鏡手術為優先的考量;第三孕期由於子宮已經太大會造成手術困難,因此以保守性的抗生素治療為主。高風險的病人亦可選擇內視鏡逆行性膽道胰臟攝影取石術。這些都需要外科、腸胃內科等各科別的幫忙。至於在懷孕期間意外發現無症狀的膽結石,在生產後可以再追蹤,如果產後仍然沒有消失,則可以考慮預防性膽囊切除手術,以避免膽囊炎或膽絞痛的再次發生。

因此,各位懷孕的準媽媽們,萬一有右上腹痛的情形,千萬不能輕忽!請儘快至婦產科門診或是外科門診就診,門診或產房都可安排胎心音監視器及超音波檢查,有需要時也會轉診外科以評估是否需要手術及後續治療安排。

婦產部主治醫師 康巧鈺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