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專欄

:::
兒童腸胃道不適,飲食如何調整?
內容下載:
 

孩童腸胃道不適的狀況是常見的,包括:腹瀉、便祕、腹痛等等,針對不同的情況,若給予適當的飲食調整,可以讓孩童快速恢復正常,並且不會因為腸胃道的不適而影響食慾,導致營養不良,進而導致體重減輕、生長遲緩。以下會針對兩種孩童常見的問題,給予相關的飲食建議。

腹瀉

定義

依照WHO定義,若孩童每天排便次數大於等於三次,且呈現鬆散或稀水狀,即為腹瀉。然而,孩童排便的次數、量及性狀會隨著年齡增長、飲食習慣而有所變化,故家長需觀察孩童排便的情形,判斷何時須尋求醫療的協助。

分類與原因

腹瀉依照持續時間長短分為急性腹瀉與慢性腹瀉。依據美國兒科學會定義,若腹瀉情形持續發生超過兩週,即屬慢性腹瀉。

急性腹瀉大多因細菌、病毒感染所引起,可能伴隨發燒。由感染引起的腹瀉,通常一段時間後會自行改善,急性期最需注意的治療方針是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因腹瀉導致體液及電解質的流失,而讓孩童有脫水的風險。

慢性腹瀉的常見原因大多為(1)急性腸胃炎後的恢復期,因孩童腸黏膜修復中,可能有幾周的時間排便次數較多,但不致於影響營養吸收及脫水症狀。(2)感染使用抗生素後所導致的腹瀉:通常輕微,可能是因抗生素副作用或腸道菌叢不平衡所致。(3)因飲食而導致的腹瀉:可能攝取過多單醣類食物、乳糖不耐症或是食物過敏所致。(4)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潰瘍性結腸炎以及克隆氏症,因腸道發炎而致慢性腹瀉的疾病。(5)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常發生於青少年,症狀會以腹瀉、便祕交替出現。

飲食建議

針對腹瀉孩童的飲食建議,需先監測孩童是否有脫水的症狀出現。對於未脫水的孩童,飲食上不須過多的限制,不須特別使用清流質的飲食,只要避免刺激性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攝取(例如:辛辣食物、炸雞、洋芋片、玉米濃湯等等)即可。正在哺餵母乳的嬰兒,亦不需停止母乳哺餵,持續觀察再做調整,但若為嚴重腹瀉時,可以考慮選擇無乳糖奶粉。病童出現輕微脫水的情形時,則需特別注意水分攝取,可補充電解質的補給飲料,以避免孩童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的情況發生。

過去認為有些食物可能可以暫時緩解孩童腸胃不適、腹瀉的情形,例如以前有文獻指出可以食用BRAT飲食,這是由Bread(麵包)、Rice(米飯)、Applesauce(蘋果醬)以及Toast(吐司)四種食物的開頭字母所組成,因其大多會以澱粉質的食物為主,溫和、低纖維、且蛋白質與脂肪含量低。但近年來,美國兒科醫學會表示,此種飲食並不被建議,因為若持續這樣的飲食模式,無法提供孩童身體足夠的蛋白質、脂肪和營養,不適合長時間使用。專家建議,腹瀉發生時,孩童以均衡飲食為主即可,並避免刺激性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倘若糞便中有血絲,請立刻尋求醫療協助。倘若病童有合併嘔吐的情形,則須採少量多餐,以緩解嘔吐情形,避免嘔吐狀況加劇。

一項綜合研究分析發現,孩童在急性腹瀉時,若使用益生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 109-10 CFU,可降低孩童腹瀉持續的時間,平均降低19.7小時,亦可降低糞便的頻率1。在預防腹瀉上,文獻指出,足月兒且年齡6個月到3歲的孩童,規律補充益生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1 x 108 CFU,持續3個月,與服用安慰劑(即同樣有給予介入,但其中不含益生菌)的孩童相比,腹瀉發生次數較少,且腹瀉持續的天數亦較短2。陸續也有一些研究,對於特定益生菌在急性腹瀉的症狀改善提出報告,但目前市面多數的益生菌對於腹瀉的治療並未有實證支持。

便祕

定義

根據羅馬準則(Rome Criteria IV)對於便祕的定義,若在過去三個月內,每週自發性排便小於3次且有排便困難時稱之。排便困難包括:糞便呈塊狀且堅硬,或感覺排便沒排乾淨,或需人為協助排便等。

排除胃腸結構及功能不全所導致的便祕外,孩童因不喜歡吃蔬菜、水果以及水分攝取不足,或是現代人外食頻率增加,吃到的蔬果量減少,進而導致膳食纖維攝取不足,並且因為久坐、運動量不足,可能為便祕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在水分攝取不足的孩童身上,同樣容易看到便祕的情形。

飲食建議

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亦可幫助預防便祕。臺灣於民國109年公布最新「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 第八版」(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與前一版本相比,最大的不同是,本次版本新增了不同年齡層的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如下表:

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全榖雜糧類中。下表舉例纖維豐富的蔬菜及水果類膳食纖維含量4

除此之外,全榖雜糧類中的未精製全穀雜糧類,也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建議每天有1/3的主食來源,由未精製全榖雜糧類取代,例如:糙米、燕麥、薏仁等。

<舉例>

4-6歲的女童,若每日活動量程度為稍低,則膳食纖維建議攝取量為20公克/天。飲食攝取舉例如下:

故每日建議至少要攝取3份蔬菜、2份水果,且需多選擇膳食纖維含量較高的蔬果,若能搭配未精製的全榖雜糧類,就能攝取到更足夠的膳食纖維!

除此之外,水分的攝取不足,亦會容易導致便祕的發生。水分的建議可利用孩童的體重,帶入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第一個10公斤 x 100 c.c.
第二個10公斤 x 50 c.c.
第三個10公斤以上 x 20 c.c.

若孩童體重為30公斤,則每日建議水分攝取量為:
10 x 100 + 10 x 50 + 10 x 20 = 1700 c.c./day

在補充品方面,2017年一項綜合性的研究歸納了六篇不同年齡層孩童的研究後發現,益生菌的補充亦可幫助改善孩童便祕的情況,有補充益生菌組別(補充劑量為 109 CFU),與未補充組比較,可顯著增加孩童排便的頻率3

綜合以上,孩童的腸胃道狀況仍需靠家長的細心判斷,並給予適當的飲食,以改善病童情況。若孩童腹瀉,則採均衡飲食且避免高油脂食物即可,並須注意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並適時尋求醫療協助。若孩童有慢性便祕的情形,則需增加飲食當中蔬菜、水果以及全穀雜糧類的攝取量,同時搭配足夠水分攝取,亦能藉由補充益生菌,達到改善的效果!

資料來源:

  1. Sahar F, Amin SA, Vajihe A. Pediatrics. 2014;134(1):e176-e191. DOI: 10.1542/peds.2013-3950
  2. Pedro GC, Gabriel LV, Luisa DG, Carlos JG, Javier MR, Juliana EJ et al. Pediatrics. 2014;133(4):e904-e909. DOI: 10.1542/peds.2013-0652
  3. Huang R, Hu J. Positive Effect of Probiotics on Constipation in Childr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Six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17;7:153. Published 2017 Apr 28. doi:10.3389/fcimb.2017.00153
  4. 2019年台灣食品成分資料庫2019版
    https://consumer.fda.gov.tw/Food/TFND.aspx?nodeID=178

營養室營養師 蔡書玫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