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報導

:::
防跌保平安,有做有保佑
內容下載:
 

拄著拐杖加上家人攙扶,彎著膝蓋、踏著異常寬大步伐慢慢地走進物理治療門診,78歲的林伯伯說發生跌倒的次數已經多到數不清了。

「晚上想上個廁所,下床突然軟腳就跌坐在地上了。」

「半夜走去關窗戶,不知道為什麼就在半路上跌倒了。」

聽著林伯伯說著跌倒發生的情形,也看到跌倒在他身上留下好幾處大大小小的擦傷和瘀青,其中幾次較為嚴重的跌倒還必須住院治療。久而久之,林伯伯因為害怕跌倒而開始不敢隨意地走動,家人也害怕林伯伯會再次發生跌倒而盡量跟在身邊,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跌倒事件的發生。

「家人晚上要好好睡覺,總不能什麼事情都麻煩他們。」

「真的跌怕了,有什麼辦法可以不再跌倒?」林伯伯的語氣充滿著無奈。

在物理治療門診遇到許多長者都有相同的困擾,跌倒已是社區長者十分常見的醫療問題,除了常見的身體挫傷外,也容易造成頭部外傷、骨折等傷害,嚴重情形甚至導致死亡。跌倒產生的傷害也會限制長者的活動能力,導致後續日常生活功能及生活品質降低,而無論輕度或重度傷害,皆易造成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因害怕再次跌倒,可能對於日常活動過度謹慎,最後失去獨立活動的能力。

跌倒高風險出現在哪裡?

為了預防長者因跌倒而面臨失能,英美兩國的老年醫學會近年提出預防老年跌倒的準則,建議所有65歲以上的社區長者應每年進行防跌篩檢。

「過去12個月是否有發生一次以上跌倒?」

「近期是否因為跌倒而就醫?」

「行走或平衡是否有困難?」

只要上述三項問題有任何一項答案是肯定的,就可以快速判斷為跌倒高風險族群,應及早進行多重因素跌倒風險評估與介入,以預防後續的跌倒事件。

跌倒並非老化必經的過程,大多也不只是單次意外事件,許多長者會認為只是不小心跌倒或絆倒,而忽略了跌倒危險因子的存在,造成再次跌倒的發生。跌倒是多重危險因子交互作用所產生,越多的危險因子代表越高的跌倒風險,內在因子包含老化造成的系統性退化問題(平衡不佳、肌肉無力、視力和認知變差)、血壓調控問題(姿勢性低血壓)及慢性疾病(巴金森氏症、關節炎和糖尿病),而外在因子則包含多重藥物使用(安眠藥物、抗憂鬱藥物和麻醉止痛藥)、危險的活動環境(不平坦的地面和光線昏暗的走道)及不合適的服裝(太長的衣褲和高鞋跟的鞋子),這些危險因子會影響姿勢的控制與步態的穩定性,使長者在不經意間暴露在跌倒危險之中。

生活環境處處是危機

居家環境是一個值得注意且容易改善的跌倒危險因子,家中前三名容易造成跌倒的地點為臥室、客廳和浴室。觀察跌倒高風險長者的家中環境,常常可發現許多雜物會堆放在房間和走道,電線或延長線常因長度不足會橫跨在走道上,活動環境通常不夠明亮,起床也常沒有開燈的習慣,因此在半夜行動十分容易發生跌倒或絆倒,而浴室地面常有水漬,在上廁所踏進浴室時容易滑倒,有時也會因馬桶座椅高度太低,在站起時發生跌坐的情形。

由此可知,生活環境處處是危機,但其實這些跌倒是能預防的,只要仔細觀察居家環境並做以下的小改變,就可以使長者安全且安心地在家中進行各種日常活動:

  • 活動空間:保持走道寬敞,電線收納整齊並固定,地毯要固定邊緣和底面。
  • 廚房空間:地板保持乾燥且沒有油漬,物品要放在伸手可拿的位置,而不需要踮腳尖、踩椅子或蹲下。
  • 浴室廁所:馬桶和洗手台要加裝固定扶手,地面隨時保持乾燥,並使用防滑地磚或止滑墊。
  • 臥室空間:床頭放置床頭燈以方便開燈,並在床邊加裝扶手以協助上下床。
  • 樓梯空間:階梯邊緣可貼上反光貼條,避免長者下樓時看不清楚階梯,並在階梯貼上防滑貼條以預防滑倒。
  • 光線照明:光線要充足,可在走道加裝感應式照明,並提醒長者夜間起床前要先打開床頭燈。

運動是安全活動的基本功

想要安全地進行活動就需要有足夠的肌力及平衡能力,運動訓練已被證實可以有效降低跌倒風險與跌倒恐懼,平衡訓練更被視為重要項目,搭配肌力訓練,可以有效改善姿勢控制及行走功能。

微蹲運動

  • 腳趾朝前、與肩同寬站立,雙手輕扶桌面。
  • 慢慢微蹲,讓膝蓋朝地面接近但不超過腳尖,直到腳跟感覺快要抬起,再慢慢站起來。
  • 一日三回,一回10下。

圖源出處:《物理治療師教你中年後,亞健康人的正確運動》(大塊文化)

踮腳尖運動

  • 腳趾朝前、與肩同寬站立,一手輕扶桌面。
  • 腳跟慢慢抬起,再慢慢放下。
  • 一日三回,一回10下。

圖源出處:《物理治療師教你中年後,亞健康人的正確運動》(大塊文化)

腳跟-腳尖站立運動

  • 腳趾朝前站立,一手輕扶桌面。
  • 一腳往前踏,使腳跟和腳尖相接,並呈一直線,維持 5-10 秒鐘。
  • 換腳,同樣腳跟和腳尖相接,並呈一直線,維持 5-10 秒鐘。
  • 一日三回,一回10下。

圖源出處:《物理治療師教你中年後,亞健康人的正確運動》(大塊文化)

輔具也是防跌好夥伴

適度使用輔具不僅能提供行走支持,也能降低跌倒的可能性,外出有使用輔具的長者建議在家中也使用輔具,比起扶著家具活動有更高的安全性。助行器能提供較高的支撐力與穩定度,適合肌肉無力且平衡不佳的長者,而若長者只有些許行走不穩定,可以使用單拐或是四腳拐,將拐杖拿在較無力腳的另一側,以協助支撐較無力腳。合適高度的輔具能讓長者使用起來更輕鬆又安全,無論助行器或拐杖,輔具高度的調整皆是請長者站直、肩膀放鬆、手臂自然垂放之下,輔具握把高度大約在手腕線的位置,當長者手放在握把使用時,手肘會呈現微微的彎曲。

尋求專屬的防跌評估與介入

導致跌倒的危險因子眾多,預防方法需要全盤考量。物理治療中心與老年醫學部醫師合作,提供防跌評估與介入的自費物理治療門診,經門診醫師的評估與轉介後,由物理治療師進行一對一多重因素跌倒風險評估,針對跌倒史、用藥情形、居家環境、服裝穿著等跌倒危險因子,進行詳細的評估與分析,並檢測活動平衡信心、肌力、平衡及步態等能力,根據評估結果設計最適合長者的個別化居家運動訓練與衛教。

物理治療中心物理治療師 游舒涵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