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膀胱是指腦部、脊髓或其他神經病變後,病人沒有辦法順利解尿或解不乾淨。
尿液長時間留於膀胱中,會造成膀胱過脹、容易發炎感染,久而久之可能損害腎臟功能。
如果自己能解出的尿量很少,醫師會選擇使用留置尿管,從病人的尿道伸進去到膀胱,讓尿液可以順利排出。
隨著疾病恢復,醫師會依照病情進展,拔除留置尿管讓病人試著自行解尿,同時給予藥物輔助,但如果在試過各項治療後,病人仍無法順利排尿, 就可能需要長期使用導尿管。留置尿管放置的方式大多由尿道插入,另一種方式則是直接在下腹部打洞通到膀胱,把留置尿管放進去,稱為膀胱造廔。
除了留置尿管之外,還有一種排尿方式,稱為清潔間歇式導尿(clean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簡稱CIC),
平常不需使用導尿管,只有在需要解尿時,用一個較導尿管細的矽膠導尿管,經尿道放入膀胱,把尿液導引出來後拔除。
由於神經性膀胱的病人尿意感可能較遲鈍,所以會建議控制喝水量,讓尿量累積的速度較為穩定,再依時間定期導尿。
如果病人手部技巧好、學習能力佳,可以自行導尿,或者由照顧者協助操作。
不管以哪種方式處理排尿問題,未來都要回醫院持續追蹤腎臟與泌尿道功能。
以下為兩種解尿方式之介紹:
兩者之比較如下表所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