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花絮

:::
【雲林快訊】新時代醫療+人工智慧=機器人手術系統
內容下載:
 

自十八世紀以來,外科手術一直是醫療的重要一環。隨著時代的進步,外科手術從第一代的傳統開腹式手術,進入突破性的第二代微創手術,再到現今創新的第三代機器人手術,人類在醫療領域上除了不斷追求對病患更好的手術效果外、也開始思考如何以人因方式建立對醫師友善的開刀環境,減少對外科醫師的職業傷害。

科技日新月異,在工業時代的今日,第三代機器人手術的問世,無疑為醫學應用開創了一個新的里程碑。機器人手術系統如雨後春筍般紛紛設立,從過去的達文西手術系統到本院採用的紳漢機器人手術系統,都是第三代機器人手術中發展最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手術系統,它運用最新的科技克服了人類無法達成之極限,提高了高複雜性、大創傷的手術以微創方式執行的可能性,在治療的同時可盡量保留病人的生理結構和功能,使病人可以在兼具治療與預後效果的同時,更早恢復正常生活及工作。

過去傳統腹腔鏡手術在器械上存在著許多的缺點,特別是手術器械如筷子般,無法如手腕靈活轉動的缺點,提高了醫師施行微創手術的難度及手術的風險。而結合了多項的先進科技之下,紳漢機器人手術系統突破過去微創技術的困難,讓醫師可直接看到三維立體影像,提供高解析立體的手術視野,讓醫師可以清晰準確的進行手術與判斷。而操控機器手臂上可旋轉手術器械,讓醫師可以輕鬆地縫合器官,給病人最好最精細的治療結果。

紳漢機器人手術系統優點:

  1. 提供高解析立體的手術視野,讓醫師可以清晰準確的進行手術與判斷。
  2. 可靈活轉動腹腔鏡器械,同時除去不必要的顫抖,進入人手不能觸及的狹小空間進行精細手術動作。
  3. 系統操作方式完全依照醫師過去腹腔鏡手術方式來進行,不需長時間的培訓。
  4. 醫師採取坐姿進行手術,舒適的坐姿有利於長時間複雜或高難度的手術,而且延長了醫師的手術生涯。

當病症無法使用藥物、及非手術的治療方式無法改善症狀時,就可能得考慮接受手術治療了,但是傳統的開腔手術有很多缺點:傷口大、疼痛、復原時間長及感染等等。需要手術的病人現在有其他的選擇,最常見的就是傷口小的腹腔鏡手術。雖然常見的手術都可採用腹腔鏡的方式來進行,但是還是有許多限制,並且有許多較複雜的手術無法使用腹腔鏡來進行手術。手術技術的革新讓現在的醫師,除了傳統的開腔及腹腔鏡手術以外,提供病人更好的選擇。紳漢機器人手術系統讓醫師能在1~2公分大小的切口中進行手術,並能擁有更精準更好的控制。紳漢機器人手術系統能減低病人的疼痛及手術的危險性,並縮短復原時間及帶來更好的手術效果。

紳漢機器人手術與傳統手術的比較

  紳漢機器人手術 傳統手術
傷口 較小,不易留疤 較大,易留疤痕
感染風險 傷口不易感染 傷口較易感染
疼痛感 較小 較大
失血量 微量,僅為內視鏡手術的1/4 出血量較大
住院天數 依不同手術而定,最快2~3天 依不同手術而定,1~2週
影像辨識 10倍數3D影像
安全性 可避免誤傷血管及神經,保護良好組識,執行傳統手術或內視鏡手術無法執行的手術 直接於打開的身體內進行手術,風險較大
併發症 併發症風險低 較易有併發症
預後效果 與傳統手術相當 依不同手術而有不同預後效果

機器人手術系統自2018年引進臺灣後,本院即致力於促進醫療手術技術與國際接軌,秉著本院使命「中臺灣健康守護」,我們於2019年引進機器人手術系統並成立團隊,成員包含一般外科、婦產科、泌尿外科等各科資深主治醫師,並邀請國外教授Dr. Gidaro到進行臨床指導,目前在本院施行機器人手術已十分純熟,並擴展到新的領域,從2019年6月底裝機完成至10月底,本院已完成50例個案。為雲林鄉親,提供高科技的人工智慧系統達到外科手術微創化的目標,當病人有此醫療需求時,可在地就醫,免於奔波之苦。

開機首例術中合影

手術實況

假體模擬演練-原廠指導教授Dr. Gidaro

2019.10.15-原廠marketing manager Mo Nathan到訪與雙向座談交流

 

雲林分院外科部一般外科主任 賴鵬升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