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選、規律做、健康老、定期檢查不能少~健康管理中心系列介紹-5 營造健康職場 作者:口述/資料提供:臺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發燒話題 特別企劃 2020年04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
:::

特別企劃

 
:::
聰明選、規律做、健康老、定期檢查不能少 │ 健康管理中心系列介紹-5 營造健康職場
內容下載:
 

人的一生中,大部份時間是在職場度過,每天更有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工作場所。根據勞動部2017年統計報告指出,臺灣勞工全年平均工時為2,035小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近40個主要國家中,工時排名第3多。普遍工時長,上班族一整天能自主分配的時間就變少,下班後還要兼顧家庭,自然就會犧牲其他活動時間,更無暇照顧自己的健康。因此,運動這件事就常常被忽略了。

如果職場能營造運動友善環境,例如鼓勵運動社團、提供運動課程等,都能有效促進員工運動。康健雜誌調查指出,有近四成的企業補助運動性社團、超過兩成有設置健身設施、一成提供免費運動課程。也有約四分之一的企業推動生活化運動,例如鼓勵爬樓梯,讓員工維持運動的好習慣。儘管如此,仍有將近四成的企業完全沒有任何促進員工運動或身體活動的制度。然而,公司給了健身器材、提供課程或成立運動社團,究竟有多少員工會真正參與?調查發現,近四成企業的運動參與率僅20%以下,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公司根本沒掌握員工的使用情況。

根據體育署2017年統計報告,臺灣規律運動人口比率僅33%,且又以30~59歲職場主力族群最低。國民健康署《工作人口健康促進現況調查》也發現,超過500萬上班族運動不足,顯示臺灣人花大量時間工作,卻忽略自身健康。下班時間運動不足,加上工作形態以久坐為主,更直接威脅健康。過去已有研究證實,每天多坐1小時,壽命便會減少22分鐘。相較於每天坐少於3小時的人,女性若每天坐超過6小時,所有原因死亡風險便會增加37%;男性則會增加18%。

另一方面,儘管調查指出高達六成五的企業都表示公司有優於《勞基法》規定的健康檢查,但健檢後如何進一步分析結果、追蹤、並據以促進職場健康管理,才是改善全體員工健康的關鍵所在。根據調查,約有三成的企業未能掌握員工罹患慢性疾病的狀況;一成企業雖有掌握,卻無後續處理,例如提醒員工就醫、辦理健康講座,或是由公司的健康促進人員進行追蹤與轉介就醫。另一方面,其實許多人並不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約有一成的員工表示不清楚自己是否患有慢性疾病。除了沒有充足意識,在生活中亦無落實健康管理。調查發現,即便知道自己有慢性疾病,擁有足夠運動量的卻不到兩成。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改變生活習慣,比吃藥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疾病。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資料顯示,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員工除了保險費用、醫療費用開銷龐大外,每年的生產力也會下降56小時,且心臟病患者平均每年有13天無法工作,對企業效率和產能造成影響。而慢性疾病(例如:三高)便是造成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因此美國心臟協會發現,雇主對於員工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力,鼓勵雇主應建立一個健康的工作場域,並鼓勵員工重視健康。過去也有很多研究指出,提倡運動、健康飲食和健康促進的企業文化,有助於提高生產力、減少缺勤率,並降低醫療成本。

為幫助企業進行職場健康自我評估,並協助員工採取簡單的改變,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美國心臟協會大力推行員工自我健康線上評估工具(My Life Check)。該評估工具的目的為藉由簡易的問卷來瞭解自身健康管理的不足,及早介入改善。問卷主要包含皆與心臟健康有關的7個面向,分別有血壓、膽固醇、血糖、運動、飲食、體重及抽菸。透過這套具有實證醫學的評估工具,員工可瞭解自身心臟健康評分和促進健康的個人計劃,進而加強自我健康管理、促進健康狀態。對雇主來說,也能了解整體員工的健康狀況,並助於評估和規劃後續的健康促進方向。美國心臟協會調查顯示,員工多半樂於接受職場健康計劃,且可以感受到自己變得更健康,有45%的員工可以提高產量、有36%的員工可以提高工作質量、也有36%的員工減少病假天數,同時也帶來更高的工作滿意度。

 

健康管理中心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