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健園地

:::
罕見疾病--芳香族L-胺基酸脫羧酵素(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AADC)缺乏症
內容下載:
 

「我家妹妹出生狀況都沒有異常,出生後不像哥哥一樣肚子餓了會哭會吵鬧,都安安靜靜的睡覺,我和爸爸覺得她很乖巧是天使。可是現在都已經6個月了,到現在她脖子還軟軟的、不會抬頭也不會轉頭、眼睛都像很想睡覺的樣子、手也不會抓握,也常常手用力握拳身體用力往後拱…。」 「她沒有正常孩子的發展,常有眼睛上吊、手腳僵直用力、咬唇的發作情形,發作時間越來越常一次就是好幾個小時…。」

什麼是AADC缺乏症

AADC於1990年首次被英國科學家Hyland及Clayton經由腦脊髓液分析發現此超罕見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神經性疾病。病童因DDC基因突變,無法製造AADC酵素,使身體無法將5-羥色氨酸(5-hydroxytryptophan) 轉化為血清素(serotonin)及3,4-二羥苯丙胺酸(L-dopa)轉化成多巴胺(dopamine),進而無法轉化為腎上腺素(epinephrine)及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AADC缺乏症在全球發病率並不清楚,但以目前研究指出全球約120~140人罹患此神經疾病,其中又以亞洲的臺灣及日本病例最多,而臺灣占30%(2018年止共37位)。根據統計45% AADC缺乏症病患為IVS6+4A>T突變點位,而臺灣AADC缺乏症病童多屬此突變,對於藥物治療反應並不顯著,屬於重型患者。

AADC缺乏症症狀

大部分臨床症狀表現因人而異,嚴重者通常有肌肉張力低、四肢動作減少、無法有發展里程碑進展、動眼危象-雙眼上翻且肩頸肌肉痙攣(oculogyric crisis, OGC)、手足徐動、易怒及睡眠障礙, 其中以肌肉低張問題最常見,在動作、說話溝通等神經學方面發生障礙和嚴重漸進式腦病變,目前臺灣存活的AADC缺乏症病童皆有以上的臨床症狀。

嬰兒在出生時無異常症狀,統計55%病童症狀發生平均在六個月以下、96%病童在出生一年逐漸出現餵食困難、肌肉張力低及眼瞼下垂、心跳緩慢不整、低血壓、體溫調節不穩定、腸胃症狀等自主神經功能失調。未經治療則終其一生不會有頭控能力,無法坐或站,不會講話。兩歲之後則眼動危象嚴重,出現肢體僵硬、咬牙、唾液多、無法進食或睡眠情形,發作的時間可長達4~8小時,發作頻率多半每三天一次。 病童因為進食不良而消瘦,常見有低血糖的症狀及吸入性肺炎,需要家屬全天照顧。部分病童因嚴重的臨床症狀而需要胃造廔甚至氣切。平均死亡年齡不滿5歲,原因多因器官衰竭、敗血症或肺炎等。

AADC缺乏症遺傳機率

AADC缺乏症是體染色體第7號短臂 7p11 上的DDC gene變異造成隱性先天性代謝異常,患病性別不分男女, 例如:父親和母親皆為AADC缺乏症之帶因者(即等位染色體各帶一個致病基因突變),則此對父母所生的下一代每胎皆有25%機率為AADC缺乏症患者。 粗估發生率約六萬分之一,但是經由新生兒篩檢所得知的發生率約為三萬分之一,顯示仍有患者可能未得到正確診斷。

AADC缺乏症診斷

AADC缺乏症診斷困難常被誤認為腦性麻痺、癲癇或粒線體疾病等,與其他代謝性疾病症狀有相似之處,過去研究指出AADC缺乏症平均診斷年齡為3.5歲。 患者診斷除表現臨床症狀外,也可以經腰椎穿刺抽取腦脊髓液檢查、尿液收集或是抽血檢驗相關代謝產物看看是否出現變化,最後再經由酵素活性檢查或是基因檢查作為客觀診斷工具。

AADC缺乏症治療方法

因AADC缺乏症個案數少,且每位病童對藥物反應不一,故未有相關治療準則。 目前可採藥物治療來減少發作頻率及減緩嚴重度,但成效有限,同時,高劑量藥物也合併強烈副作用, 臨床上常用藥物如下表,包括多巴胺促進劑、單胺氧化醣抑制劑、葉酸及維生素B6:

基因治療

基因治療目前正進行衛生福利部核准的臨床試驗,是將腺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us vector serotype 2; AAV2)攜帶正常AADC基因(稱AAV-hAADC-2),透過立體定位手術方式將載體注射至腦部殼核(putamen),補充病童腦部多巴胺產量, 解除缺乏多巴胺症狀,緩解動眼危象的頻率及強度。治療流程為術前評估,包括入院進行血液、尿液、心電圖及核磁共振等檢查及定位、 進行物理評估、語言評估,並照會神經內外科進行手術前評估;手術當天病童在全身麻醉下,由神經外科醫師執行將AAV-hAADC-2注射入殼核, 再進行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以確認有無合併症發生,術後入加護病房觀察,穩定後轉回病房,約手術一周後即可返家; 日後每三個月定期於門診追蹤進行語言、物理評估;每一年入院進行抽血、尿液檢查、脊髓液檢查及正子攝影等術後評值。 追蹤目前已進行基因治療之病童在發展里程碑進展、體重、運動肌力及行走、認知與動作配合部分有成效。

結語

AADC缺乏症為罕見疾病屬重大傷病又合併身心功能障礙,一旦孩子診斷出此罕見疾病對家長心理調適、家中支持系統等皆面臨重大衝擊。 家庭成員可透過遺傳諮詢服務進行基因檢測避免罕病發生。在早期診斷方面AADC缺乏症可藉由「新生兒先天代謝異常篩檢」(簡稱「新生兒篩檢」) 篩檢加選AADC芳香族-胺基酸類脫羧基酵素缺乏症以早期診斷介入治療。在照護方面面臨許多挑戰,AADC缺乏症病童常見的動眼危象發作時需要減少刺激、 給予氧氣及藥物協助度過發作時間;因病童自主神經系統失調會有血壓不穩等情況發生,照顧者需要學習或熟悉急救資源,另外,復健科、牙科、語言治療、 物理職能治療等跨團隊的共同合作、社福機構協助支持家庭的需求、「財團法人罕見遺傳疾病基金會」及參與AADC缺乏症病友間的聯誼活動也可協助家庭正向面對疾病,共同度過困難。

參考資料

  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15,1月).什麼是罕見疾病.取自
  2. AADC照護手冊
  3. Kojima, K., Nakajima, T., Taga, N., Miyauchi, A., Kato, M., Matsumoto, A., ... & Ono, S. (2019). Gene therapy improves motor and mental function of 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deficiency. Brain, 142(2), 322-333. 3.
  4. Lee, N. C., Chien, Y. H., & Hwu, W. L. (2019). A review of 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AADC) deficiency in Taiwan. Am J Med Genet, 181(2), 226-229. 4.
  5. Wassenberg, T., Molero-Luis, M., Jeltsch, K., Hoffmann, G. F., Assmann, B., Blau, N., . . . Opladen, T. (2017). Consensus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AADC) deficiency. Orphanet Journal of Rare Diseases, 12(1), 12.
  6. Wiznitzer, M. (2017). Gene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AADC deficiency. The Lancet Child & Adolescent Health, 1(4), 250-251.

護理部護理師 楊馥菱

護理部護理長 柯雅齡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