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大花絮

:::
【新竹快訊】你、我把透析人生變得璀璨
內容下載:
 

在臺大醫院新竹分院掛號室櫃檯,有一位笑容可掬、身材嬌小的職員正忙碌地為病人服務,從外表看來,很難想像她是一位腹膜透析患者。這故事要從十年前開始講起,當時她還是一位高中生,因為噁心嘔吐、吃不下飯、全身不舒服,被家人送到衛福部新竹醫院(臺大新竹分院前身)急診室,才赫然發現腎功能指數異常升高,已經達到尿毒階段,必須進行透析治療,這結果如晴天霹靂,那時候的她已是六神無主,並且感到非常沮喪,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的家人聽到這個結果,也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而急忙詢問他們一位也是醫師的遠房親戚。經過與醫師詳細討論,因為末期腎臟疾病,透析治療無法避免,考慮年輕與日後需上班工作,於是選擇自主性較高的腹膜透析治療。經過臺大醫院新竹分院腹膜透析團隊的悉心照顧,體力與自信心逐漸恢復,終於能回到工作崗位,貢獻一己之力。

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2008年發表的文獻報告顯示,臺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罹患慢性腎臟病者約有11.93%,大約是274萬人,但卻只有少數,約3.54%的病患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在早期大多没有什麼症狀,因而容易被大部分人忽略。於是,國民健康署慢性腎臟病防治手冊建議一些高危險群如: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遺傳性腎臟疾病、免疫風濕疾病(如:全身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病人、年齡大於55歲、有某些藥物(如:服用中草藥、偏方或非類固醇抗發炎止痛劑)或化學製劑接觸史(如:甲醛、甲苯、二甲苯、苯、重金屬鉛、汞)、慢性腎臟疾病患者之配偶與二等親家屬、抽菸等,均應抽血驗尿檢驗腎功能,作初步之慢性腎臟病篩檢。

慢性腎臟疾病的症狀有:水腫、血壓高、夜裡頻尿、尿量減少、泡沫尿、身體癢、胃口不好、噁心、嘔吐、呼吸喘、夜裡需採坐姿才能入睡、倦怠無力、頭暈等;當腎功能壞到無法排除體內尿毒素及多餘水分時,患者更會有上述等身體不適症狀,此時醫師會建議透析治療,經過透析治療清除體內尿毒素及多餘水分後,才會逐漸恢復身體健康狀態。但大部分國人對於開始接受透析治療的意願不高、當腎功能指數愈來愈高,嚴重時會有抽搐、意識不清、昏迷、肺積水、心包膜積水及心律不整等,而危及生命。透析治療分為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需事先於上肢作動靜脈廔管(靜脈接到動脈)或於內頸靜脈(頸部)、股靜脈(腹股溝處)置入雙腔靜脈導管,作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一般要到醫院或透析診所進行,一週二至三次,一次至少四個小時,平日生活可說被限制在醫療診所。腹膜透析則需事先在腹腔置入一條腹膜透析管,可在住家或上班場所進行腹膜透析治療,或於夜間以腹膜透析機進行透析液置換,在白天即可正常活動,與血液透析相比,比較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另外,當要到外地旅遊或工作時,腹膜透析藥水可透過通路運送至目的地,不必自行攜帶,而方便外地旅遊或工作。若是血液透析,就必須事先安排透析地點進行透析治療,則較為不方便。

末期腎臟疾病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療後能回歸社會,這是無價的。希望在醫病共同的努力下,能讓透析患者走出陰霾,迎向璀璨的人生。

 

圖1 腹膜透析團隊

圖2 腹膜透析團隊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腎臟科主治醫師 陳長江

網頁分享:噗上plurk 推到twitter 分享至facebook